中元節為什麼是七月半?“七月又十四,信不信由你”每次一到這個時節,我就不由的想起這句話小時候看恐怖片的恐懼經曆還曆曆在目,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中元節為什麼是七月半?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七月又十四,信不信由你”。每次一到這個時節,我就不由的想起這句話。小時候看恐怖片的恐懼經曆還曆曆在目。
在我的家鄉,祭祖過的是農曆七月十一到七月十四。
當然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一年一度的“鬼節”中元節。七月十五原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日,到了東漢時期道教稱之為“中元節”,而佛教稱其為“盂蘭盆節”,在唐代時期統治者開始推崇道教,因此道教的“中元節”開始盛行,節日設在七月十五,并一直延至迄今。
中元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同清明節、重陽節、除夕等都屬于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的大節。
但每個地方的習俗又有些許不同。有些地區着重就過農曆十五這一天。而在我的家鄉,這個節總共過四天,也就是從農曆七月十一開始到農曆七月十四結束。
在農曆七月十一的前一天,每家每戶就開始打理自家門前院落,除除草,掃掃路面的泥土。在七月十一當天,傳說陰間大門打開,已故祖先可以在這一天回到自己的家中,與家人團圓。
在農村一般早早準備晚飯,因為要接“老人家”回來,這裡的老人家就是已經逝去的列祖列宗。家裡健在的長輩一邊擺好碗筷,甄上好酒,一邊上香燒紙,屋外鞭炮齊放,每家每戶都熱鬧非凡。接過之後,待“老人家”食用完,再拿回鍋裡重新加工,因為前面的菜是沒加任何佐料的,我曾就這個問題問過我的奶奶,奶奶說“老人家”不用吃調料。重新加工過後,我們就開始吃晚飯了,一般都是在偏廳用餐,不會使用堂屋的桌椅。但放在堂屋中間的桌子并不會撤去,上面換成了糖果、餅幹和水果之類的,一般三個盤子。
在這幾天中,每天早晚兩餐是必須先讓“老人家”先吃的,吃完了之後我們再吃,就好像家裡來了長輩客人一樣,要好生招待,每餐有酒有肉。
到了七月十四這一天,就是要送“老人家”回去的時候了。家家戶戶早早吃過晚餐,就開始燒紙祭拜。先在堂屋的神龛面前一個個先人按順序來,逐一會念到。奶奶說如果不念名字,那燒過去的錢會收不到,而且會被搶。當然那些連奶奶都記不得的先人名字就統一燒一摞大的紙錢。
這個祭祀儀式大概會持續一個小時左右,期間會被煙霧缭繞熏得睜不開眼。焚燒封包越多,火勢越大,表示家族越發興旺。過後一家人會提着糖果餅幹水果一起送到路邊,然後以鞭炮相送。
在七月十四這一天的晚上是不被允許在外面瞎溜達的,因為怕沖撞了先人,撞了黴運,當然現在肯定知道這是迷信的說法,吓唬小孩子,隻是在當時還是有威懾力的。
無論是哪種習俗,民間相信,祖先會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孫,所以需要祭祖。這種祭祖行為是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傳統倫理的一種體現,是一種感德祖先的文化傳統。
中元節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産,文化背後體現的是一種信仰。中元節通過本身的活動來提示人們,不要忘記祖先,要始終牢記民族的根本。
你們家鄉中元節的習俗有哪些?大家一起來說說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