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潮汕人的由來

潮汕人的由來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2-05 09:09:08

潮汕人,以前也叫潮州人,韓愈任潮州刺史那時,整個潮汕地區都是歸潮州管的。 潮汕人跟閩南人同一祖先。 都是秦始皇時候中原漢族遷來的,先遷到福建,後來就有一些遷到了潮汕。 所以潮汕話跟閩南話,台灣話很像。 “潮”是水的意思,“汕”是沙子堆成的脊部。 從名字就可以看出,潮汕地區背山向海。 汕頭是脊部的頭,汕尾是脊部的尾,地域上的潮汕指的就是潮汕平原上的汕頭,汕尾,潮州,揭陽四個市。 其中又包括潮陽(屬汕頭),普甯(屬揭陽)這樣的幾個縣級市。 潮陽以前是中國第一大縣,現在風光不在,分化成潮陽區,和潮南區,屬于汕頭管轄。 不過潮陽出過許多強人,全國首富黃光裕和他哥哥就是潮陽的,亞洲電視掌門人林百欣也是潮陽的。 廣東富豪前十名中有7個潮汕人,其中四個就是來自潮陽區的。 從這裡可以看出潮汕人努力拼搏,不甘人後自強不息的一面。

潮汕人的由來(潮汕人的由來潮汕人的)1

潮汕人以做生意聞名天下,先于溫州人享有“東方猶太人”之稱。潮幫,和晉幫,徽幫,是中國的三大商幫。全球華人首富李嘉誠是潮汕人,全國首富黃光裕是潮汕人,廣東首富朱孟依是潮汕人。另外,泰國,新加坡首富是潮汕人,歐洲,加拿大,澳大利亞的華人首富也是潮汕人。2006年中國富豪榜前三名有兩個是潮汕人,前500名有74個是廣東的,而廣東這74名中,前十名有7個是潮汕人。那麼小的潮汕地區出了這麼多富豪,在全國任何地方都是找不到第二個的。

潮汕人的由來(潮汕人的由來潮汕人的)2

為什麼潮汕人這麼有錢,那是有一定原因的。最近出了本書叫《最富是潮商》大家有空可以去看一下。相信可以找到一點原因。潮汕人被稱為中國的第57個少數民族,因為它很好的保存了自己的地區文化。有自己的語言—潮汕話。自己的戲劇—潮劇,自己的音樂—潮樂,自己的美食—潮州菜,自己的名人—潮汕富豪……

全國首批曆史文化名城中,潮州赫然其中。湘子橋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潮汕民居即俗稱的“四點金”和“下山虎”,被民俗專家譽為比北京四合院更具有藝術性和實用性的中國民居模式,潮州菜風靡海内外,潮汕獨有的“工夫茶”,繼承和發揚了中國茶文化,潮繡是中國幾大重要的刺繡之一,潮州陶瓷在唐宋之際已大行其市,目前陶瓷産業仍然是潮汕的支柱産業之一,潮州音樂保持并發展了唐宋宮廷音樂的制式,是人們研究古代音樂的不二之選;潮州戲劇稱潮劇,為中國重要的地方劇種之一,潮汕華僑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更做出了彪炳功績:潮汕人又非常注重傳統。葉落歸根和鄉土情懷對所有旅居海外的潮汕華僑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潮劇,潮商,潮繡,潮菜,工夫茶,英歌舞,潮汕富豪,拼搏,團結,講義氣,思念故鄉,傳統懷舊,所有這些都讓人對潮汕人刮目相看。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由于潮汕地區靠近大海,所以潮汕的文化是“海”的文化。潮汕人天生就對大海,對遠方充滿向往。喜歡漂洋過海,闖蕩天下,所以潮汕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人們常說,在“唐山”(中國)有一個潮汕,在海外還有一個潮汕,以形容潮汕地區旅居海外的遊子之多。其中以珠三角,香港澳門為最集中,其次是東南亞,再有就是美國和西歐。有首歌叫做《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反正哪裡有錢,潮汕人就往哪裡跑。所以廣義上的潮汕人指的是一切會講潮汕話的人。

1.潮汕人自古就有經商的傳統,商業意識較強。潮幫已經已經興旺了五百年而不絕。潮汕人認為隻要不去偷不去槍,什麼生意都能做。“餓死不打工”是專門針對潮汕人說的。潮汕人哪怕身上隻有幾十元,也要努力做老闆,很多潮汕人都是十幾歲幫助家裡看店做生意,或在鄉親的店裡幫忙,很早就學會了經商的本領。對潮汕的評價中最令潮汕人引以為榮的,莫過于恩格斯的評價。恩格斯在其巨著中指出,遠東中國唯一具有商業意義的城市是汕頭。

2.潮汕人團結,講義氣,宗族觀念很強。潮汕地區計劃生育很差,可是一家有幾個小孩卻讓潮汕的小孩從小學會與人分享。團結。注重親戚朋友,宗族關系。尊老愛幼。一個衆所周知的優勢就是潮汕人的團結與他們特有的相互認同的人際關系,這個優勢是其他地方的人無法比拟的。走到哪裡,隻要你說一句"膠己人"(潮汕話自己人的意思),沒有不幫忙的。批發渠道很多是潮汕系,零售渠道大多也是潮汕系,他們彼此對潮汕人的認同感強,互相幫襯,互通有無,共同發财,總是能拿到最便宜的貨源,開店賺錢比其他的地方人更容易一些

3.潮汕人有志氣,不甘人後,拼搏,能吃苦,想出人頭地。勤勞的人是能得到人的尊重的,這點在哪兒都不會錯.幾百年前潮汕的祖先坐着紅頭船從莊林港出發,漂洋過海,在海外曆經千辛萬苦,白手起家。才有了今天我們潮汕人在海外的地位.

4.潮汕人務實,大膽,敢為天下先。在各大學裡的學生,潮汕人往往是比較有個性,特立獨行的,最少書呆子氣息的那些人。不拘一格,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大家有沒聽過一句話叫“劉項原來不讀書”,劉邦和項羽沒有那麼多書呆子氣,所以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對他們沒有一點用,所以他們敢揭竿而起。當時劉邦在做泗水亭長的時候,其實蕭何和曹參官更大,更有文化,更适合做起義軍的首領,可是他們是讀書人,他們不敢,所以才把劉邦推到首領的位置。

5.潮汕人不忘本,潮汕人較團結.潮汕人積極向上的進取的人生态度等等,這一切都令潮汕人在廣東人裡面獨樹一幟,讓人刮目相看。。而且他們大多心系家鄉,很多人出去發了财但不忘本,還是講潮汕話,回來支持家鄉建設。這從小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潮汕年輕人。

6.潮汕人很傳統。大家都說潮汕的男人大男人主義。這卻被我看成是潮汕多富豪的一個原因。大男人主義,恰恰說明了潮汕男人像個男子漢,并不是說看不起女人或者三妻四妾(大家去調查,潮汕地區的離婚率幾乎是全國最低的,潮汕男人是最傳統的男人)而是說潮汕男人一肩挑起了一切,挑起了外面所有的壓力。他挑起一個家,他孝敬老人,關愛小孩。萬物都是相輔相成的,隻有男人更像男人,女人才會更像女人,沒有熱血男兒,那會有柔情似水的女人。要不上帝幹嗎要安排有男人又有女人。潮汕女人是最傳統的女人,許多學者和外地人都說,潮汕地區的女人是最具有中國傳統美德的女性,是東方女性的典型代表。


潮汕人的“根”,原來在這裡?

潮州人,福建祖

潮汕人的由來(潮汕人的由來潮汕人的)3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世間之人,必有其祖”,數典不忘祖,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潮州人,福建祖”,早就在潮汕地區廣為流傳。饒宗頤教授總纂的《潮州志》明确記載:“唐時中華氏姓遷入者,有潮陽洪氏,來自莆田”,“自宋以來閩人多遷潮,而仕宦占籍尤衆,以莆田為最多”,其中有黃、鄭、方、陳、蕭、魏、丘和興化蔡諸氏。莆田則是中華先民南遷的“中轉站”。

在莆田期間,尋根潮人都享受“嫡親”的待遇,盡管語言有差異,但不影響與鄉親們的感情交流。專家們侃侃而談,清晰地勾勒出中原先民南遷的“路線圖”,即從河南固始、潢川等地南遷後,部分留居莆田,部分從沿海的莆田再次南下,經泉、漳直至潮汕,特别在宋代,由閩南遷入潮汕的移民明顯增加,至宋淳佑六年已達60多萬人,動遷的原因“或以屯戍,或以避亂,或則遷谪而留住,或因勤王而播遷”。

莆田有不少姓氏分衍潮汕地區,如宋高宗建炎年間,黃汝詹到潮州任職後,因“愛潮陽山中之勝”,便定居竹山龍陂,即今西胪鎮波美村,為來潮之祖。澄海東裡鎮宋氏先祖兩兄弟,是明嘉靖年間由莆田九蓮山遷來的。林南垅于元至正年間遷至揭陽,成為錫場林姓祖。潮州吳姓多始于莆田,宋末之亂,吳定遷居大吳,分創三鄉,成為大吳、銀湖、龍吉美三鄉始祖……專家們還特别介紹,世界華人巨富李嘉誠的先祖,就在莆田涵江區白塘鎮洋尾村。

潮州人,莆田祖

潮汕人的由來(潮汕人的由來潮汕人的)4

▲普甯市洪陽鎮

據悉,潮汕地區的普甯市洪陽鎮共有32個村莊,其中,其祖先是從莆田遷去的就有13個,還有10個村莊的祖先是從閩南的漳浦、南靖等地遷去的。姓氏源流研究專家吳奎信教授則明确指出,百分之七、八十潮汕人的祖先是莆田先民。所以,莆田是衆多潮汕百姓的祖地已确定無疑,莫怪乎莆田的專家們深情地說:“不僅是潮州人福建祖,而且是潮州人莆田祖!”并熱切地希望潮汕地區的鄉親多來莆田走親戚,進行族譜對接,增強文化認同,攜手共建美好未來。

李嘉誠:我是半個福建人

潮汕人的由來(潮汕人的由來潮汕人的)5

▲建于明朝的李氏大宗祠

在白塘鎮洋尾村的李氏小宗祠,牆上有一幅李嘉誠先生的照片。知名潮人僑領、全球商界“超人”李嘉誠先生和福建莆田有血緣之親。早在1993年8月18日,《福建日報》頭版頭條就曾經報道: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對當時任福建省委書記的陳光毅說:“我們祖先有幾代在福建莆田居住生活過,我可以說是半個福建人。”

潮汕人的由來(潮汕人的由來潮汕人的)6

▲李嘉誠先生

近年來,每年都有來自潮汕多個地方的李氏移民後代前來認祖祭祖,其中包括汕頭澄海、潮州、揭陽,還有汕尾的海豐和陸豐等。前來祭祖者一般都選擇在每年4月份和6月份,汕頭一些祭祖者則選擇在春節期間前來祭拜。潮汕祭祖者規模較大的是來自汕頭澄海,有時一次便多達50人左右。宗親會都會為這些來自潮汕各地的祭祖者準備好祭品,他們風塵仆仆抵達這裡後,先在李氏小宗祠看族譜并祭拜。吃完午飯後,又到李氏大宗祠祭拜,接着還會去祭拜祖墓,這樣整個祭祖過程才算完成。

中原移民由閩入潮,三次遷徙

據族譜記載,潮汕移民,幾乎都來自中原,但直接從中原移居潮汕的為數極少,絕大多數是先占籍福建,而後轉徙潮汕。中原移民由閩入潮汕,主要有三次,即兩晉時期,隋唐時期和南宋末年。專家指出,一批又一批的移民不僅大大增加了潮汕的人口總量,而且帶來了較為先進的技術經驗,促進了潮汕農業、商貿的發展。福建的語言、信仰和風俗習慣,也随之傳入潮汕,故有“雖境土有閩廣之異,而風俗無漳潮之分”之說。

來源|潮汕人在深圳市、潮汕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