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宋代的文藝青年們喜歡幹什麼?吟詩作對還是月下漫步?如果真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
當時的文藝青年,可是紅袖添香、對花啜茶,過得風雅而精緻。
宋人吳自牧在筆記《夢粱錄》中寫道:“燒香點茶,挂畫插花,四般閑事,不宜累家。”點出了宋代文人雅緻生活的“四藝”:品香、鬥茶、挂畫、插花。
其中,焚香是宋代文人騷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
宋人愛香,上至皇室下至平民,都對香癡迷不已。不僅喜歡買香、焚香,更是親自動手制香。不少文人士大夫,都有一些經典的制香秘方,而且家中多設有香齋,經常呼朋喚友來品香鑒賞。
南宋馬遠繪《西園雅集圖》中文人焚香的場景
蘇轼耗時7年調制“雪中春信”
為什麼宋代文人如此愛香?
也許在袅袅的青煙和暗湧的香氣中,無論是讀書寫文還是彈琴作畫,都顯得别有一番風味。
所以,在宋代,焚香代表的是一種品位與雅緻,文人墨客皆惜香如金、愛香成癖,更有人感歎“無香何以為聚”。
蘇轼是香事的“骨灰級”粉絲,在其詩詞作品中,有不少描寫焚香的句子。
他在第一任妻子王弗去世後,曾作《翻香令》,其中寫道:“金爐猶暖麝煤殘,惜香更把寶钗翻;重聞處,餘薰在,這一番氣味勝從前。”看似描寫妻子靈柩前焚香之景,背後是對亡妻深沉的思念。
蘇轼與王弗
蘇轼不僅愛焚香,也愛自己調香。
他調制的“雪中春信”,據說是古代最美的香之一,能于雪天聞到梅花開之意境。這款香的誕生,有一段如同傳說般的故事。
相傳當年蘇轼為合出早春梅花初綻時的香氣,整整用了7年,一直不滿意。
直到宋哲宗元五年正月初七的一場突至春雪,蘇轼取出禦賜的羊脂玉碗,吩咐愛妾和侍女取999朵梅花的花心之雪放于其中。再将炮制好的種種香料按順序配好,終于配好“雪中春信”。
除此外,蘇轼還曾制作了一種印香,送給弟弟蘇轍作為壽禮。
蘇轼在赴海南儋州途中,曾購買10多斤檀香,并建一“息軒”,常在軒中焚香靜坐。
他還題詩曰:“無事此靜坐,一日是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表示焚香靜坐有養生健體之功。
宋《聽琴圖》中焚香撫琴的場景
黃庭堅自言有香癖,陸遊觀書時常要焚香
宋代愛香的文人不止蘇轼一個,而是多如牛毛、不勝枚舉。
如蘇轼的好友黃庭堅,就曾說:“天資喜文事,如我有香癖。”直言自己有香癖。
黃庭堅也極愛制香、調香,并且在中國香文化的發展史上,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黃庭堅是制香高手,他的作品中記載的香方有漢言香訣、意合香、意可香、深靜香、荀令十裡香、小宗香等。
黃庭堅《制嬰香方帖》
其中,意合香、意可香、深靜香、小宗香最為知名,又因與黃庭堅有關,被稱為“黃太史四香”,與蘇轼的“雪中春信”齊名。
值得一提的是,黃庭堅的侄子洪刍寫下一本《香譜》,是今存北宋最早也是保存比較完整的香藥譜錄類著作,很難說不是受了舅舅的影響。
陸遊也愛香,在觀書時齋中常要焚香。他在詩中寫道:“官身常欠讀書債,祿米不供沽酒資,剩喜今朝寂無事,焚香閑看玉溪詩。”
宋代文人對香的熱愛,現在看來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