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适應性很強,在農村曠野的楊樹、槐樹、栎樹、楓樹、木梓樹和桐子樹的腐朽樹樁上常見成簇生長。而人工培育則以棉籽殼、稻草、麥稭、鋸木屑等來栽培。由于平菇的栽培方法簡單,生長周期短,栽培場地多樣,取材廣泛,因此種植平菇是市場需求量高、收益見效快、本小利大的食用菌種植品種,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平菇栽培主要分生料露地栽培和袋料牆式栽培兩種。下面主要來介紹野外露地栽培技術,讓秋後冬閑田不閑,增加更多的産值。
1、栽培季節安排,場地選擇和畦床的制作
根據各地的氣候環境不同,應選擇适時的栽培期。一般适宜的栽培期為10月份至第二年的3月份均可播種。生料露地栽培的場地應選擇背北風、向陽、排水好、水源近、地勢平坦、有較大郁閉度的林地、果園、竹園等環境作為栽培場地。畦床的制作以畦寬70厘米,深12厘米為宜,長度視場地而定。畦床周圍挖排水溝,溝深30厘米。畦床做好後,在畦内噴灑敵百蟲農藥以殺死或趕走地下害蟲,然後再輕微撒一層石灰粉,以殺死或抑制雜菌。
2、生料配制
生料的配制:常用的生料配方有棉籽殼栽培料,其配方是:棉籽殼50公斤,生石灰1公斤,水65~70公斤。先把生石灰溶于所需水中,然後把水淋在棉籽殼上,邊淋邊踩邊翻動直到拌勻為止。稻草栽培料的配方是:稻草45公斤,鍘成長5~6厘米,浸泡在3%的生石灰水中8~12小時,撈出後用清水沖到PH值7左右,瀝幹水後加5公斤麸皮或米糠即可。
3、生料鋪料播種
播種時采用層播或穴播相結合的方法,在畦底先鋪一層5厘米厚的料,上撒一層菌種,再鋪5厘米的料,上面一層先以10×10平方厘米,穴深3厘米的規格進行菌種穴播,再撒上一層菌種後封料面,料面用消過毒的木闆拍實,并使料面呈龜背形。一般每平方米用料15公斤,播種量為幹料的10~15%,播好後,上蓋一層報紙,再蓋一層塑料薄膜。
平菇生料露地栽培管理措施:
1、發菌階段
此階段主要是促進菌絲正常萌發和防止雜菌感染,需要做好保溫、保濕和通風換氣工作。播種後,一般不要揭膜,特别是在接種後一周内嚴禁揭膜,接種7天後,應逐漸檢查發菌情況,若發現污染,可慢慢揭開污染處的薄膜,并在污染處灑5%的來蘇爾或石碳酸溶液,或撒一層生石灰粉,即可達到抑菌的目的。待觀察有白色的菌絲封滿料面後,應早晚通風,盡量使溫度保持在24℃左右。
2、出菇階段
播種後15~20天菌絲長滿整個培養料,并進入出菇階段。該時期重點保持濕度,培養料的含水率以65%為最佳,空氣相對濕度為85~90%,保持溫度15~18℃,同時還要注意通風和光照。當畦床料面有露珠狀黃色分泌物及大量氣生型菌絲出現時,即是子實體形成的前兆,此時應及時揭掉報紙,支起薄膜,增加光線刺激,以促使菌絲盡快扭結現蕾,同時噴水一次,保持料面潮濕但不積水,并注意通風。菇蕾形成後,隻需噴少量水,當菇蕾逐步分化變大,可以噴水增加培養基及空氣中的濕度。當菌蓋邊緣稍内卷,即八成熟采收最好。每一期菇采收後,及時清除老菇根,讓料面幹2~3天,然後重噴一次水,并蓋膜養菌,以利盡快出下一期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