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區舉辦優秀事迹分享會,進一步弘揚社會正氣,共建充滿溫情的互助互愛之城
■潘柱升(左二)與專家學者、媒體代表等在分享會現場。
■龐國忠為三位道德模範人物贈送書法作品。
街頭跪地救人的“紅衣女俠”劉茂英、上演“愛心時速”的公交司機高益柱、獲授“南粵楷模”稱号的村官潘柱升,連日來,禅城大地不斷上演好人好事,并被主流媒體和網絡廣泛傳播,大家被佛山禅城這些湧現出來的“正能量”所感動,佛山禅城這座嶺南曆史文化名城,給越來越多的人留下了“樂善之城”的良好印象。
為了進一步弘揚社會正氣,傳遞社會正能量和倡導社會新風尚,昨日,一場由禅城區文明辦主辦的劉茂英、高益柱、潘柱升優秀事迹分享會在禅城區道德講堂總堂舉行,三位先進人物向到場的行業、市民、媒體等代表分享了自己的事迹與心得體會,再次在禅城乃至整個社會掀起學習楷模事迹的熱潮。
像劉茂英、高益柱、潘柱升他們,雖然來自不同行業和崗位,身份迥異,但是都甘願奉獻,樂于助人,且不求任何回報。正如禅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紅兵所說:“這些好人好事,在禅城,在我們的身邊,其實每天都在發生着,他們平凡,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他們已經構築起佛山文明建設的一道靓麗風景線,成為德立禅城、樂善佛山的一大縮影。”
最美網紅劉茂英
跪地救人溫暖全城
“當時在上班途中看到很多人在馬路圍觀,發現那個建築工人倒地昏迷,也沒有想太多,本能地用自己的專業技能給他做心肺複蘇。”回想8月31日自己路邊救人時的經過,向陽醫院佛平北社區衛生服務站護士劉茂英在分享會上簡單地向大家進行講述。
此番跪地救人的義舉,劉茂英一再強調隻是件平常之事,卻被圍觀市民用手機拍了下來并“刷爆”了朋友圈,後經媒體廣泛報道,引來衆多網友的關注和點贊,劉茂英一下成了“最美網紅”。
“劉護士的義舉得到發現和傳播,颠覆了社會上一種‘好事不出門’的說法,變成‘好事傳千裡、好事人人贊’。”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張喜平評價說,“佛山是嶺南曆史文化名城,劉護士的舉動,為佛山‘樂善之城’形象和文化軟實力加分。”
張喜平介紹,随着劉茂英救人事件的影響不斷擴大,網上有人發起“佛山最美麗的風景是什麼”的主題讨論,“我覺得在佛山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好人好事,是這座城市最美麗的風景,能讓人心靈快樂、感動。”張喜平說,“另一個讨論則是,當自己遇到了他人昏迷倒地會選擇如何做?很多人都會選擇圍觀,劉護士卻能付諸行動,形成了榜樣的力量。”
對此,禅城區衛計局副局長黃連教表示,劉茂英是來自最基層醫療場所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她救人的小舉動,改變了人們對當前醫患關系的刻闆印象,诠釋了醫護人員的高尚品德。“接下來,我們将借禅城區打造‘衛生強區’的契機,進一步提升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
分享會上,作為第一個趕赴現場報道劉茂英路邊救陌生人事件的南方都市報記者曾群善也介紹整個采訪經過,“在收到該事件的新聞報料後,當時主要思考了三點,第一是這件事是在街頭發生,美女護士人工呼吸救人,這種常在電影裡出現的畫面發生現在現實中。第二作為救人者劉茂英完成施救後未留名便離開了,大家都很想知道‘無名’英雄。”曾群善說,“最後一點是這個事情觸動了社會最敏感的神經,即‘要不要做好人,去扶倒地的人’。”
公交司機高益柱
“愛心時速 ”凝聚正能量
8月29日,佛山粵運126路公交車司機高益柱與乘客合力上演“愛心時速”,争分奪秒連闖紅燈将暈倒老伯送醫救治。對于這一好人好事,高益柱在分享會上說,自己的第一反應就是救人,也沒時間想那麼多。
對此,張喜平點評說,高益柱這一小小的舉動,已經将救死扶傷的大愛精神充分地诠釋出來。“高益柱們”所做的好人好事,凸顯了佛山作為全國文明城市的品牌和亮點,而且他們是不僅佛山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見證者,更是創造者。在這種大愛精神的推動下,佛山的文化軟實力大大提升。
張喜平建議,禅城要助力佛山打造“樂善之城”,首先要有發現好人好事的眼睛,将善良植入心靈當中,讓道德成為身體的一部分;其次,這些好人大多比較低調,講不出一些“豪言壯語”,所以政府宣傳職能部門要注重從文化、道德層面提煉精神,讓佛山市民從理性上認識,從而自覺踐行;再者,要綜合運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大衆媒體和自媒體進行傳播。
談到高益柱等好人好事的傳播,佛山本土論壇C2000網站總經理梁宇晖在分享會上表示,佛山網民是挑剔和嚴苛的,但高益柱這件事在網上傳開後,網民們卻毫不吝惜地點贊和轉帖,這足以說明網民們也是熱愛佛山這座充滿溫情的城市。
“高益柱的行為,從另一個層面也反映了禅城公交司機的素質不斷提升,面對突發事件時卻能夠臨危不懼,科學、合理、從容地去處置。”禅城區交通運輸局公交管理科科長黃穎钊說,希望全區廣大公交司機能向高益柱學習,做好服務,也希望市民對辛苦奉獻的公交司機能多一點理解和支持。”
義工村官潘柱升
帶領鄉親緻富創出紫南模式
“潘書記,您今年5月獲評全國優秀共産黨員、9月1日又獲評為‘南粵楷模’,得到這些榮譽有壓力嗎?”面對主持人的提問,禅城區“義工”村官、南莊鎮紫南村黨委書記潘柱升回答說,“确實有不小的壓力,講實話,從參加工作以來,從來沒有想過要拿什麼榮譽。作為一個有着30多年黨齡的共産黨員,既然獲得這些榮譽,就更要以嚴格要求自己,将黨章黨規作為一把尺子,督促自己把工作做好。”
“家鄉紫南這片熱土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當她需要我的時候,義不容辭,紫南村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整個經濟總量和結構、人居環境、社會管理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潘柱升介紹說,“紫南的人均年分紅在佛山并不算高,但幸福感卻很強,這緣于我們始終堅持可持續、綠色、和諧發展,注重醫療保障、教育、環境等體系的建設。”
在談及紫南今後的發展計劃時,潘柱升透露,紫南的經濟正處于轉型期,未來幾年,紫南将加大文化建設力度,通過文化興村、立村和強村,将紫南打造成為“仁善之村”,用文化帶動人的素質提高,從而為紫南下一輪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張喜平認為,潘柱升帶領紫南人創造出來的“紫南模式”有兩方面可供參考,其一是農村深化改革,無論在産業結構還是村容村貌建設,紫南都提供了好的做法;其二是“紫南模式”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樹立了标杆,産業讓紫南更富裕、仁善讓紫南更幸福,“美麗新村”“成果共享”“仁善紫南”等都是紫南發展的真實寫照,可供借鑒。
對此,南莊鎮黨委委員彭長江表示,潘柱升以桑梓情懷、優秀共産黨人情懷,帶領村民将家鄉紫南村,從一個落後村發展成為全國十大小康村,為南莊各村居開展文明村居建設、争當先進具有促進和示範作用。
“紫南村的環境好,居民的幸福指數高,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紫南廣泛流傳的這句話‘不怕沒車沒樓,就怕沒紫南戶口’令人印象深刻。”多次深入紫南村采訪的珠江時報編委、禅城新聞中心主任李清平認為,“從創新發展到共享發展,從‘法治’紫南到仁善紫南,紫南村委為中國農村基層治理樹立了一面旗幟。作為一名黨員,潘柱升以實際行動诠釋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诠釋了什麼樣的幹部才是人民的好幹部。”
專家點評
1
劉茂英的義舉是這座城市最美麗的風景,能讓人心靈快樂、感動。
劉茂英的義舉得到發現和傳播,颠覆了社會上一種“好事不出門”的說法,變成“好事傳千裡、好事人人贊。”并形成了榜樣的力量,她的舉動,為佛山“樂善之城”形象和文化軟實力加分。
2
高益柱這一小小的舉動,已經将救死扶傷的大愛精神充分地诠釋出來。
“高益柱們”所做的好人好事,凸顯了佛山作為全國文明城市的品牌和亮點,而且他們不僅是佛山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見證者,更是創造者。
3
潘柱升帶領紫南人創造出來的“紫南模式”有兩方面可供參考,其一是農村深化改革,無論在産業結構還是村容村貌建設,紫南都提供了好的做法。其二是“紫南模式”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樹立了标杆,産業讓紫南更富裕、仁善讓紫南更幸福。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張喜平
禅城行動
營造樂善氛圍 弘揚文明風尚
會上,張紅兵介紹,類似劉茂英等好人好事,在佛山、在禅城常有發生,小到扶貧助弱、大到救死扶傷,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體現禅城精神、佛山人精神的傑出代表。
“作為佛山的中心城區,禅城有着文明城市的氣質和内涵,也是一個充滿溫情和人情味的地方,各行業、各單位的好人好事需要我們去發掘和宣傳。”張紅兵說,下一步,禅城會在已有的基礎上繼續營造德立禅城、樂善禅城、文明禅城的濃厚氛圍,在各行業、各鎮街營造學習楷模的良好環境,把好人精神凝聚成創建文明城市的動力。
正如張紅兵所說,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越來越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積極在培植和弘揚文明風尚,正在行動中的禅城,各鎮街有何具體舉措?
會上,石灣鎮街道黨工委委員、宣傳文體局局長屠強介紹,石灣鎮街道将通過舉辦分享會、交流會等活動大力宣傳先進人物,讓大家分享、感受先進人物身上的精神力量;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主題活動常态化開展,營造新風尚。同時,結合轄區的實際,石灣還将擦亮志願服務的品牌,夯實志願服務隊伍,持續舉辦“石灣好市民”評選活動,以彰顯城市正能量。
張槎街道文明辦相關負責人徐紀玲介紹,張槎街道今年将把“情義張槎”作為人文品牌核心,推進一系列的民風民俗工程,如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大講堂、張槎好人評選、張槎孝子評選等活動,營造良好社會風尚。此外,圍繞傳統佳節,舉辦龍獅龍舟、書法太極、國史文化等一系列民俗活動,以展示張槎人奮發向上的精神,增強市民對張槎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徐紀玲說,張槎還推出了社區特色服務平台,在張槎微新聞開設張槎微慈善牆欄目,張槎街道青商會也成立了關愛慈善基金等。“今後,還将繼續凝聚這些力量,幫助轄區困難群體,營造扶貧濟困、慈善張槎的良好氛圍。”
祖廟街道則通過“品牌引領、宣傳引導、兩頭拉動”來培育和弘揚文明風尚。祖廟街道宣傳文體局常務副局長龍文馨說,在品牌引領方面,祖廟街道打造出了“祖廟好人”“人文祖廟”以及“特色社區”等品牌。街道利用大數據精準分析老人、小孩、婦女等困難群體的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推出服務。接下來,祖廟街道将把這項服務不斷完善,惠及更多的老百姓。
南莊鎮今年通過發掘身邊好人,以先進人物、道德模範為引領,培育社會文明風尚。在此基礎上,南莊鎮還通過開展特色示範村示範點建設,以點帶面,以小見大,讓更多市民實實在在地感受社會正能量帶來的實惠和文明成果。
統籌/珠江時報記者劉玉超采寫/珠江時報記者劉玉超羅豔梅
攝影/珠江時報記者穆繼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