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超市買點東西”
“把這些東西裝袋子裡”.......
今天,我們就來探讨一下,"東、西"兩個方位名詞是如何演變成物品的代名詞的。
說法一:是以部分代替全體,萬物産于東西南北中各個方位,古人就用“東、西”來代指産自“東西南北中”的所有物品,就像用“春秋”帶指代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一樣。
說法二:這也是流行最廣的一種解釋,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分别對應木、金、火、水、土稱“五行”。東方屬木、西方屬金、南方屬火;北方屬水;中方屬土。“木”代表莊稼豐收、糧食富足,“金“暗示财源滾滾,人們就把代表"木"和"金"的兩個方向聯在一起,組成一個詞——“東西”,用它代表世界上的所有物體。
說法三:這和我國古代城市建設規制有關,特别是都城,皇宮、府衙一般都是“坐北朝南”,用于貿易的集市大都分布在東、西兩邊。人們到集市去買物品就用方位“買東”“買西”來指代了,久而久之,“東西”便成了物品的代名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