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天空的向往,是人類一直以來的追求。因此許多早期的人類文明,都把翺翔于天際的猛禽作為自己部族的圖騰。學名叫作康多兀鹫的猛禽,就被南美地區的安第斯民族視為自己的精神圖騰,所以這種鳥類也被當地人稱之為安第斯神鷹。
這種來自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以及安第斯山脈的平原地區的猛禽。成年雌性個體的體重在10公斤左右,而雄性個體的體重可以達到15至20公斤左右,雖然在陸生動物中這點體重不算什麼,但是對于需要長年飛行的禽類來說已經是個“大塊頭”了。因此安第斯神鷹也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猛禽之一。
安第斯神鷹的身長可達1.5米,如果算上完全打開雙翼,其長度甚至可達3米左右,而這種長年栖息于海拔3000—5000米岩壁上的神鷹,在外觀長相上也十分可圈可點。安第斯神鷹全身的大部分體羽都是黑色的,唯獨一對翅膀上的羽毛分布着大小不一的白斑,而這種黑白相間的體羽顔色,也使安第斯神鷹在飛行時多了幾分奪目感。環繞其頸部周圍的白色絨毛,仿佛像是加冕時的神聖項圈,配合上其兇猛的外表更是增添了些許肅穆感。當它安靜地矗立在山脊時散發出的威嚴,翺翔于天際時的那份勇猛,無不讓人充滿了畏懼之心。這也難怪在當地的神話中,安第斯神鷹被譽為神的寵物。
安第斯神鷹之所以能夠成為當地人們心中神聖的寵兒,不單是因為其莊嚴的外觀,還與它極其長壽的生物特性有關。要知道鳥類的普遍壽命大約隻有短短的十幾年,而安第斯神鷹的壽命長達五十年之久。
我國曾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北京動物園引進過一對安第斯神鷹,其中一隻時至今日還依舊健在。據報道,倫敦的一家動物園中的安第斯神鷹,在工作人員的細心照料下居然活到了七十三歲的“高壽”。由此可見,安第斯神鷹作為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絕非是浪得虛名。而這與它獨特的生活習性是否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的呢?
安第斯神鷹主要栖息于安第斯山脈附近,經過研究觀察發現,安第斯神鷹雖然有着一副十分具有威脅性的外觀,可實際上它的主要食物來源是大型動物腐爛的屍體,而喜歡栖息盤旋于較高的海拔上,這樣也是為了可以更容易發現食物來源。如果實在沒有發現合适的食物時,它們也會選擇主動出擊捕獵一些小型食草動物。不過由于不經常捕獵它們往往隻能通過蠻力來殺死獵物。
比較出乎意料的是,安第斯神鷹是鳥類中為數不多的遵循“一夫一妻”制度的動物。它們的求偶方式也十分特别,每當發情期時,雄性個體的頸部便會由紅色轉變為黃色,并打開翅膀用跳舞的方式來吸引雌性完成繁衍,而在這一生中它們也會成為彼此唯一的伴侶,相互輪流孵化幼崽。獨特的生活和繁衍習性在一定程度成為了它們長壽的原因之一。
飛行172公裡卻不用振翅一次的奇迹,安第斯神鷹究竟是怎樣做到呢?這樣遠距離的飛行會對它的身體造成負擔嗎?實際上,安第斯神鷹為什麼可以進行如此長距離的飛行,也困擾着許多科研人員。要知道這麼大體格的禽類,僅僅是起飛就要花費很大的力氣了,更不要說還要進行如此遠距離的飛行。為了解開安第斯神鷹可以長距離飛行的秘密,來自英國的科研團隊對它們進行了長期的觀察,發現神鷹飛行往往僅需要在起飛時進行振翅,而在飛行過程中翅膀就會持續保持滑行的姿态。
為了更加直觀的進行科研觀察,科學家們在部分神鷹的身上加裝了飛行軌迹記錄儀,最終得出結論:安第斯神鷹在飛行時會經常遇到熱氣流,而根據熱氣流向上浮動的原理,隻需調整羽毛向上彎曲的角度,合理利用熱氣流帶來的上升力就可以做到不需要花費額外的力氣振翅,隻需要保持滑翔姿态,調整好方向便可進行長距離的飛行。而且為了可以達到更遠的飛行距離,在起飛前的數小時安第斯神鷹便會加速消耗體内的食物,以此來減輕飛行時的重量問題。
而這種飛行方式也為人類發明飛機提供了借鑒,由此我們也能感歎大自然造物的巧妙,也提醒到我們人類始終要保持敬畏自然之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