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鲢鳙基本口位漂訊。
台釣釣組搓餌底釣情況下,白鲢吃食“似動非動,微乎其微”的漂訊居多。有時侯,漂尾上下少半目的持續脈動或微距下沉暫不複位,多為白鲢正在裹食鈎餌的漂訊反映,摟竿中嘴的機率最高。
繼續調整釣組,使兩鈎餌呈一拖一觸、一鈎底一鈎懸、或兩鈎都懸等狀态,及改搓為拉,對應不同水情魚情或可更為有效地釣取白鲢。
花鲢的底釣口位漂訊比白鲢大很多,中嘴率也比白鲢高很多。花白鲢入口動作多是下挫。除兩種魚吃食體位姿勢習慣不同,會造成漂訊差異外“白鲢嗜酸,花鲢喜臭”是早期釣鲢鳙時的基本實踐共識,進一步琢磨可知,白鲢酸者,嗜食浮遊植物的可能性居多;花鲢臭者,嗜食浮遊動物的可能性為大。
2、體位及蹭線漂訊。
台釣花白鲢,吃死鈎後體位移動拉漂造成大動作訊号的概率不高。有很多時候,漂的動作很大,提竿鈎中的卻不是嘴。例如:鲢魚進窩,浮漂首先會出現橫晃,此為魚體帶引水流作用造成的前期預警信号,接下來還會有浮漂緩升,歸位、緩降、歸位、無頓感微沉、甚至斜向黑漂入水等等複雜漂訊。
胸鳍,是魚遊動中主要用于掌握方向和姿勢的體外器官,背鳍腹鳍臀鳍,起平衡身體和調整姿勢的作用 ,它們煽動水流,給與線組的影響作用,包括魚體直接蹭線,一般浮漂會出現:輕晃、微沉馬上回升、直接緩升等漂訊動作,相對都比較“溫柔”,缺少力度;尾鳍是魚類的主推進器,再加上扭身擺尾的遊動姿勢,所能給線組造成的影響較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