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建築的連接方法用的結構名子

古建築的連接方法用的結構名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30 18:13:50

  1、中國古代建築慣用木構架作房屋的承重結構,叫做木構梁柱系統。木構梁柱系統約在西元前的春秋時期已初步完備并廣泛采用,到了漢代發展得更為成熟。木構結構大體可分為擡梁式、穿鬥式、井幹式,以擡梁式采用最為普遍。擡梁式結構是沿房屋進深在柱礎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疊數層瓜柱和梁,再于最上層梁上立脊瓜柱,組成一組屋架。平行的兩組構架之間用橫向的枋聯結于柱的上端,在各層梁頭與脊瓜柱上安置檩,以聯系構架與承載屋面。檩間架椽子,構成屋頂的骨架。這樣,由兩組構架可以構成一間,一座房子可以是一間,也可以是多間。

  2、鬥栱是中國木構架建築中最特殊的構件。鬥是鬥形墊木塊,栱是弓形短木,它們逐層縱橫交錯疊加成一組上大下小的托架,安置在柱頭上用以承托梁架的荷載和向外挑出的屋檐。到了唐、宋,鬥栱發展到高峰,從簡單的墊托和挑檐構件發展成為聯系梁枋置于柱網之上的一圈「井」字格形複合梁。它除了向外挑檐,向内承托天花闆以外,主要功能是保持木構架的整體性,成為大型建築不可缺的部份。宋以後木構架開間加大,柱身加高,木構架結點上所用的鬥栱逐漸減少。到了元、明、清,柱頭間使用了額枋和随梁枋等,構架整體性加強,鬥栱的形體變小,不再起結構作用了,排列也較唐宋更為叢密,裝飾性作用越發加強了,形成為顯示等級差别的飾物。

  3、木構架的優點是:第一、承重結構與維護結構分開,建築物的重量全由木構架承托,牆壁隻起維護和分隔空間的作用。第二、便于适應不同的氣候條件,可以因地區寒暖之不同,随宜處理房屋的高度、牆壁的厚薄、選取何種材料,以及确定門窗的位置和大小。第三、由于木材的特有性質與構造節點有伸縮餘地,即使牆倒而屋不塌,有利于減少地震損害。第四、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工制做。古代黃河中遊森林茂密,木材較之磚石便于加工制做。

  4、中國古代建築的單體,大緻可以分為屋基、屋身、屋頂三個部份。凡是重要建築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一般台基為一層,大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宮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單體建築的平面形式多為長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圓形。這些不同的平面形式,對構成建築物單體的立面形象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采用木構架結構,屋身的處理得以十分靈活,門窗柱牆往往依據用材與部位的不同而加以處置與裝飾,極大地豐富了屋身的形象。

  5、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形式豐富多彩。早在漢代已有庑殿、歇山、懸山、囤頂、攢尖幾種基本形式,并有了重檐頂。以後又出現了勾連搭、單坡頂、十字坡頂、盂頂、拱券頂、穹窿頂等許多形式。為了保護木構架,屋頂往往采用較大的出檐。但出檐有礙采光,以及屋頂雨水下洩易沖毀台基,因此後來采用反曲屋面或屋面舉拆、屋角起翹,于是屋頂和屋角顯得更為輕盈活潑。

  6、中軸對稱、方正嚴整的群體組合與布局

  7、中國古代建築多以衆多的單體建築組合而成為一組建築群體,大到宮殿,小到宅院,莫不如此。它的布局形式有嚴格的方向性,常為南北向,隻有少數建築群因受地形地勢限制采取變通形式,也有由于宗教信仰或風水思想的影響而變異方向的。方正嚴整的布局思想,主要是源于中國古代黃河中遊的地理位置與儒學中正思想的影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