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蒙古王評價清朝

蒙古王評價清朝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5 21:24:28

這段曆史伴随着香甜的傳說。

據說,在清代時,哈密王把自己領地出土的瓜當作貢品,不遠千裡送到北京,乾隆皇帝品嘗後贊口不絕,就問身邊的太監:“這是什麼瓜呀,怎麼這麼香甜?”太監光顧着收哈密王貢品,一時想不起瓜的名字,就靈機一動,随口說:“哈密瓜!”乾隆說:“哈密瓜?好!”此後,禦封的哈密瓜便成了新疆甜瓜的名字,一直叫到現在。

蒙古王評價清朝(此維吾爾族首領對清帝說)1

都說傳說無據可查,但這個傳說是有曆史依據的,不過是禦封哈密瓜并不是乾隆,而是康熙。

清《回疆志》記載:“自康熙初,哈密投誠,此瓜始于貢,謂之哈密瓜”。而這背後又有一段傳說,即額貝都拉當時進京路線大緻是從哈密城出發,經黃田、沁城、廟爾溝、明水出新疆,再經馬鬃山、内蒙額濟納旗、包頭、大同,然後進京。這一路,額貝都拉走了50多天,但馱運的甜瓜依然然完好如初,額貝都拉十分驚喜,以為這是皇恩浩蕩、神祇保佑才出現的奇迹,就将甜瓜作為向清廷的“貢瓜”,在每年的進貢之物中必不可少,哈密瓜因此名聞遐迩。後來,光緒年間進士、翰林院編修宋伯魯在《食哈密瓜》詩中,對此有記載:龍碛漠漠風轉沙,胡駝萬裡朝京華。金箱絲繩慎包匦,使臣入貢伊州瓜。上林珍果靡不有,得之絕域何其遐。金盤進禦天顔喜,龍章風藻為褒嘉。

蒙古王評價清朝(此維吾爾族首領對清帝說)2

在這裡,曆史帶上了哈密瓜甘甜,分明還有一種穿越時空而來的馨香。與哈密瓜相伴的是哈密王,額貝都拉向清廷年貢哈密瓜之後,他和他和後世成為清代以來新疆維吾爾族封建王公中維持統治時間最長的一個,在新疆及哈密曆史上産生了很大影響。

哈密王,亦稱哈密回王,是指清代統治哈密綠洲的維吾爾族王爺。因為新疆的維吾爾在清代時被稱為回部,新疆被稱為回疆,哈密王自然叫哈密回王。據《哈密王族家譜》的記載,回王家族的初始木罕買提夏是秃黑魯帖木爾(成吉思汗的第七世孫,察合台汗國王,是第一位信奉伊斯蘭教的蒙古汗王)的第七世孫,他從伊犁來到哈密後,受到當地維吾爾的擁戴,成為該地的首領。1668年,木罕買提夏病逝,其子額貝都拉繼位,成為這一家族中的第二位首領。

蒙古王評價清朝(此維吾爾族首領對清帝說)3

額貝都拉是個富于政治遠見也有所作為的人,他繼位後10年,即公元1678年,葉爾羌汗國被準噶爾汗國所滅,哈密地區轉屬于準噶爾汗國所統治。公元1679年,噶爾丹派屬下侵占哈密。由于準噶爾汗國的統治比較殘暴,剝削嚴重,激起了哈密地區的維吾爾族人的強烈怨恨和反抗。當時入主中原地區的清朝還未能統一全國,新疆還處于準噶爾汗國的統治之下,但這兩大勢力之間已經開始沖突。1696年,準噶爾的噶爾丹大敗,清朝的實力開始強過準噶爾蒙古。這時候,額貝都拉見噶爾丹已勢窮力竭,行将敗亡,審時度勢,決定倒向清朝。

蒙古王評價清朝(此維吾爾族首領對清帝說)4

據《清聖祖實錄》載,1696年,在清軍大敗衛拉特蒙古準噶爾軍的昭莫多戰役後,額貝都拉“遣人進貢來降”。他給清朝的上書措辭極為恭敬,說“臣等白帽之族,自古以來,皆系皇上之人,向來進貢受賞”。針對當時清朝和準噶爾汗國之間的争鬥,他還說:“若噶爾丹來,臣等相機竭力擒之;若聞聲息,陸續奏聞”。事實上他也是這麼做的,公元1697年,額貝都拉在噶爾丹食物斷絕派遣其子塞蔔騰巴爾珠爾擄掠巴裡坤的時候,立即派兵生擒噶爾丹之子及其部屬,并将其押送北京。

随後,清廷授予額貝都拉為哈密地方的“劄薩克一等達爾汗”(答刺罕),成為清朝正式冊封的地方長官,哈密與清政府之間正式建立了臣屬關系。1709年,額貝都拉去世,其子郭帕克襲爵,至1930年末代回王沙木胡索特逝世止,共傳9世,長達233年。

蒙古王評價清朝(此維吾爾族首領對清帝說)5

事實上,額貝都拉并未被清朝冊封為王,但他是最早接受清廷冊封的新疆維吾爾封建領主,所以,人們習慣上一般稱他為第一代哈密王。其家族中人被賜封為王,是從四世回王玉素甫開始的。然而,玉素甫是靠什麼功績讓清廷有如此封賞呢?1758年,小和卓叛亂,玉素甫主動請戰,率王府100名軍士參戰。在葉爾羌城清軍被圍,玉素甫裡應外合與叛軍展開了激戰,使清軍大獲全勝。玉素甫的忠勇表現,深得乾隆皇帝信賴和器重,1759年,乾隆下诏提拔玉素甫,“著加恩賞給郡王品級”。

玉素甫從1740年繼位至1766年卒,在位27年。作為清王朝建朝以來功勳卓著的50名有功之臣之一,其畫像被清廷列入了紫光閣,這不僅是對玉素甫個人功績的巨大肯定,也是其家族從平民之上的“劄薩克一等達爾汗”晉升為“王”的原因所在,即他們堅持新疆是祖國領土的一部分,維吾爾族是中華民族的一員,始終為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而努力。《清史稿》中說:“哈密論戰晉秩親王,比于諸藩有大勳于國。”這個“大勳”就是反對分裂、維護祖國統一。在曆代哈密王中,第七代哈密王伯錫爾可謂這方面的傑出代表。

蒙古王評價清朝(此維吾爾族首領對清帝說)6

1866年冬,寒風凜冽,多事之秋的西域讓同治皇帝心亂不已。與阿古柏勾結的一夥叛亂分子率領8000多士兵圍住了哈密。伯錫爾帶着帶領軍隊同他們展開激戰,在哈密綠洲上演了悲壯一幕。因寡不敵衆,哈密淪陷,伯錫爾被俘。逆匪勸其投降,伯錫爾大罵逆匪:“我世受國恩,豈肯從逆?”趁逆匪不備,“突奪旁立賊匪長矛刺斃賊匪2名。賊匪喝令紅秃子将郡王後項用刀砍傷,又用小刀抹傷喉嚨,立即殉命”。

伯錫爾死後,兇殘的逆匪,把他的小福晉一刀砍倒在地,然後用60多匹馬組成馬隊來回踏踐小福晉,直至屍骨成泥。伯錫爾的民族大義得到了清廷的高度嘉獎,追封他為和碩親王,并撥專款修建大拱背(即回王陵)。今天,維吾爾族人将回王陵稱之為“阿勒同勒克”(意為黃金之地)。哈密回王的故事因此在新疆大地廣泛流傳。面對王陵,人們稱頌的是回王家族維護祖國統一的堅定信念,共同回味着曾經的那段愛國的曆史。歲月總是這樣的:在血腥風雨的之後,英雄留給和平年代的總是如同哈密瓜一樣的香甜。(文/路生)

蒙古王評價清朝(此維吾爾族首領對清帝說)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