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
赤小豆
本經中品
【釋名】赤豆、紅豆。
【集解】時珍曰此豆以緊小而赤黯色者入藥,其稍大而鮮紅、淡紅色者,并不
治病。
【氣味】甘、酸,平,無毒。
【主治】療寒熱熱中消渴,止洩痢,利小便,下腹脹滿,吐逆卒澼。《别錄》
消熱毒,散惡血,除煩滿,通氣,健脾胃,令人美食。搗末同雞子白,塗一切熱毒癰腫。煮汁,洗小兒黃爛瘡,不過三度。(權)
散氣,去關節煩熱,令人心孔開。暴痢後,氣滿不能食者,煮食一頓即愈。和鯉魚煮食,甚治腳氣。(诜)
辟瘟疫,治産難,下胞衣,通乳汁。和鯉魚、蠡魚、鲫魚、黃雌雞煮食,并能利水消腫。(時珍)
【發明】〔頌曰〕水氣、腳氣最為急用。有人患腳氣,以袋盛此豆,朝夕展轉踐踏之,久久遂愈。
〔好古曰〕治水者惟知治水,而不知補胃,則失之壅滞。赤小豆消水通氣而健脾胃,乃其藥也。
〔時珍曰〕赤小豆小而色赤,心之谷也。其性下行,通乎小腸,能入陰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脹除腫止吐,而治下痢腸澼,解酒病,除寒熱癰腫,排膿散血,而通乳汁,下胞衣産難,皆病之有形者。久服則降令太過,津血滲洩,所以令人肌瘦身重也。其吹鼻瓜蒂散以辟瘟疫用之,亦取其通氣除濕散熱耳。或言共工氏有不才子,以冬至死為疫鬼,而畏赤豆,故于是日作小豆粥厭之,亦傅會之妄說也。
附方
熱毒下血,或因食熱物發動。赤小豆末,水服方寸匕。《梅師方》
小兒不語,四五歲不語者。赤小豆末,酒和,傅舌下。《千金》
中酒嘔逆。赤小豆煮汁,徐徐飲之。《食鑒本草》
乳汁不通。赤小豆煮汁飲之。《産書》
葉
【主治】去煩熱,止小便數。《别錄》
煮食,明目。《日華》
【發明】〔時珍曰〕小豆利小便,而藿止小便,與麻黃發汗而根止汗同意,物理之異如此。
附方
小便頻數。小豆葉一斤,入豉汁中煮,調和作羹食之。《心鏡》
小兒遺尿。小豆葉搗汁服之。《千金》
芽
【主治】妊娠數月,經水時來,名曰漏胎;或因房室,名曰傷胎。用此為末,溫酒服方寸匕,日三,得效乃止。(時珍。出《普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