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書湖陰先生壁古詩意思全解

書湖陰先生壁古詩意思全解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3 01:10:29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詞作。此詞通篇言愁,上片描繪出少年涉世未深卻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寫出滿腹愁苦卻無處傾訴的抑郁,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之情。全詞突出地渲染了一個“愁”字,以此作為貫串全篇的線索,構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淺意深,令人回味無窮。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作者】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書湖陰先生壁古詩意思全解(詩詞賞析醜奴兒)1

詞句注釋

(1)醜奴兒:詞牌名。又名《采桑子》、《醜奴兒令》、《羅敷媚》、《羅敷豔歌》。唐教坊大曲有《楊下采桑》,是兼有歌舞的大曲。南卓《羯鼓錄》作《涼下采桑》,屬“太簇角”。《醜奴兒》為雙調小令,殆就大曲中截取一遍為之。《尊前集》注“羽調”,《張子野詞》入“雙調”。四十四字,前後片各三平韻。别有添字格,兩結句各添二字,兩平韻,一疊韻。

(2)博山:在今江西省廣豐縣西南。因狀如廬山香爐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罷職退居上饒,常過博山。

(3)少年:指年輕的時候。不識:不懂,不知道什麼是。陳慥《無愁可解》:“光景百年,看便一世,生來不識愁味。”

(4)“為賦”句:為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強(qiǎng),勉強地,硬要。

(5)識盡:嘗夠,深深懂得。

(6)欲說還休:内心有所顧慮而不敢表達。李清照《鳳凰台上憶吹箫·香冷金猊》詞:“生怕閑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休,停止。

白話譯文

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

現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創作背景

此詞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閑居帶湖時所作,創作時間在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至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間。辛棄疾在帶湖居住期間,常到博山遊覽,博山風景優美,他卻無心賞玩。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

作品鑒賞

此詞通過回顧少年時不知愁苦,襯托“而今”深深領略了愁苦的滋味,卻又說不出道不出,寫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變化。

詞的上片,作者着重回憶少年時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歡登上高樓,憑欄遠眺。少年時代,風華正茂,涉世不深,樂觀自信,對于人們常說的“愁”還缺乏真切的體驗。首句“少年不識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辛棄疾生長在中原淪陷區。青少年時代的他,不僅親曆了人民的苦難,親見了金人的兇殘,同時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鬥争精神的鼓舞。他不僅自己有抗金複國的膽識和才略,而且認為中原是可以收複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趕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為“愁”,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發一點所謂“愁情”,他是“愛上層樓”,無愁找愁。作者連用兩個“愛上層樓”,這一疊句的運用,避開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帶起了下文。前一個“愛上層樓”,同首句構成因果複句,意謂作者年輕時根本不懂什麼是憂愁,所以喜歡登樓賞玩。後一個“愛上層樓”,又同下面“為賦新詞強說愁”結成因果關系,即因為愛上高樓而觸發詩興,在當時“不識愁滋味”的情況下,也要勉強說些“愁悶”之類的話。這一疊句的運用,把兩個不同的層次聯系起來,将上片“不知愁”的這一思想表達得十分完整。

詞的下片,表現自己随着年歲的增長,處世閱曆漸深,對于這個“愁”字有了真切的體驗。作者懷着捐軀報國的志願投奔南宋,本想與南宋政權同心協力,共建恢複大業。誰知,南宋政權對他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他不僅報國無門,而且還落得被削職閑居的境地,“一腔忠憤,無處發洩”,其心中的愁悶痛楚可以想見。“而今識盡愁滋味”,這裡的“盡”字,是極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許多複雜的感受,從而完成了整篇詞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轉折。接着,作者又連用兩句“欲說還休”,仍然采用疊句形式,在結構用法上也與上片互為呼應。這兩句“欲說還休”包含有兩層不同的意思。前句緊承上句的“盡”字而來,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極度的高興轉而潛生悲涼,深沉的憂愁翻作自我調侃。作者過去無愁而硬要說愁,如今卻愁到極點而無話可說。後一個“欲說還休”則是緊連下文。因為,作者胸中的憂愁不是個人的離愁别緒,而是憂國傷時之愁。而在當時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況下,抒發這種憂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說,隻得轉而言天氣,“天涼好個秋”。這句結尾表面形似輕脫,實則十分含蓄,充分表達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棄疾的這首詞,通過“少年”、“而今”,無愁、有愁的對比,表現了他受壓抑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是對南宋統治集團的諷刺和不滿。在藝術手法上,“少年”是賓,“而今”是主,以昔襯今,以有寫無,以無寫有,寫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渲染一個“愁”字,并以此為線索層層鋪展,感情真摯委婉,言淺而意深,将詞人大半生的經曆感受高度概括出來,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