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排名前三的大詩人,若論政治才能,白居易是其中最有從政條件和能力的一個。
正如許多學者所論,李白有巨大的政治抱負和文學才華,但他性子傲絕,無法适應朝堂的運行規則;杜甫同樣有理想抱負,且有家世背景,但是性情過于敦厚,也不太能适應朝堂。
按照正常的情況,白居易應該屬于政治,屬于廟堂,并完全有條件以匡扶濟世為終生志向。
但是,他卻突然修正了自己的從政方式,幾乎算得上是自暴自棄的,不再像早先那麼勇于任事,敢于直言。雖仍身在廟堂,卻自此始終與朝堂保持着距離,實施明哲保身的策略。
後人評價,說他”嘗自叙其樂,謂本之于省分知足,濟之以家給身閑,文之以觞詠閑歌,飾之以山水風月”,活脫就是個有錢有閑,整日逗鳥鬥蛐蛐的老幹部。
白居易從前期積極入世的奮青,到後期明哲保身閑适無為的老幹部,其中的分水嶺就是江洲之貶。
01 奮青階段
白居易也算出身官宦之家,他的祖父和父親都做過官,在父親去世後,白家的經濟狀況一度窘迫,家貧,前程如夢,可以說,白居易的青少年時期過得并不如意。
白居易進入朝堂,完全是靠自己實力,他考進士非常拼命,廢寝忘食的讀書。
命運總會眷顧拼命的人。白居易29歲中了進士,這可是相當了不得的成績。要知道唐代考進士很難的,所謂”明經易考,進士難得”,說的就是,能考中進士50歲都算年輕的了。
科舉入仕的白居易起初是幸運的,以卓越的文學才能蜚聲朝野,很得皇帝賞識,以學士身份參與朝政,提出的一些政治舉措大多被采納。
這個時候的白居易春風得意,敢于直言,不識忌諱,還寫了大量的諷喻詩,針砭時弊。過于犀利的風格,幾乎将權貴朝臣得罪了個遍,使得白居易四面樹敵。
官場險惡無理,沒有背景的白居易猶如待宰的羔羊,在權貴朝臣刻意聯合起來,想讓他有多遠滾多遠之時,毫無還手之力。
最終,白居易遭到貶官。這次遭貶,幾乎算是徹底改變了白居易的人生走向。
賣炭翁
其實白居易這類奮青的行為,對于一個心思純正,不知官場深淺的人來說,并不讓人意外。
初生牛犢從來勇敢有餘,圓融不足,這是缺乏閱曆和經曆之人都有的特點。”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人本來就是要經過一些錘煉,才能形成自身融于世的生存之法。
琵琶行
02 老幹部階段經過這次貶谪後,白居易仿佛一杯熱水一下子涼了下來,他此時的詩寫盡了這種無奈而現實的轉變,帶有濃重的明哲保身的色彩,跟他先前犀利積極的諷喻詩相比,像是兩個人寫的。
挫折就是有這種能量,會讓人開始對比和反省,從而明白很多在順遂之時想不到懂不得的道理。
當白居易意識到,人家賞識你,是希望你像夜莺一樣歌唱得動人,而不是希望你來當饒舌的啄木鳥,他立刻做出了改變。
此後,盡管他重新得到啟用,三任刺史,兩度回朝擔任要職,但是,他平淡處之,毫不戀棧,甚至辭了刑部侍郎這個炙手可熱的職位,去洛陽做一個沒有實權的養老官。
江南
57歲的白居易寫了一首名為《中隐》的詩,詩中所言是坦誠得近乎露骨的生存哲學,為官而不太作為,圓融而近于圓滑。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似出複似處,非忙亦非閑。
不勞心與力,又免饑與寒。
終歲無公事,随月有俸錢。
......
人生處一世,其道難兩全。
賤即苦凍餒,貴則多憂患。
唯此中隐士,緻身吉且安。
窮通與豐約,正在四者間。
從國家發展的角度出發,一個有才能的大好青年變得圓滑而碌碌無為,是可惜的。對于白居易而言,他努力過,試圖改變命運,改變一切不合理的現狀,隻是他沒有成功。他所在的那個時代的政治局面,不是他一個白居易能改變的。
同時白居易又是可貴的。做官可以選擇不畏權勢,潔身自好,可以選擇卑躬屈膝,同流合污。白居易沒有選擇後者,始終是一個正直的文人。在當時的官場上,能做到超脫不站隊,中立不倚,已是需要很大勇氣的事。
從文學的角度,利益于白居易後期變得平和,側重于生活,創作出了很多在後世大放異彩的詩詞,如《賣炭翁》,《長恨歌》,《琵琶行》等,對白居易和後世而言,又何嘗不是天大的幸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