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三年級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翻譯

三年級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翻譯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1-04 22:48:22

三年級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翻譯(四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2)1

三年級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翻譯(四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2)2

斷句、解釋及譯文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

王戎:西晉琅琊(今屬山東)人,自幼聰明過人,為“竹林七賢”之一,官至尚書令,司徒。嘗:曾經。 諸:衆多。 遊:嬉戲玩耍。

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和許多小孩一起出去遊玩。

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

子:李子。折枝:壓彎樹枝。競走:争相地跑過去。競,争逐。走,跑。唯:隻有。

(他們)看見路邊的李子樹上果實累累,把樹枝都壓彎了。許多孩子争着跑過去摘李子,隻有王戎沒有動。

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信然:确實如此。

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說:“這棵李樹長在路邊,上面竟然還有這麼多李子,這一定是苦李子。”(大家)摘來一嘗,的确如此。

賞 析

本文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雅量》,講述了王戎準确地判斷出“道旁李苦”的故事。王戎自幼聰穎、性格灑脫,是“竹林七賢”中最年輕的一位。

選文記錄的故事,就發生在王戎七歲的時候。作者先介紹了故事的背景,也就是“王戎嘗與諸小兒遊”。在遊玩的過程中,突然遇到了一棵果實累( lei )累( lei )的李子樹。相對比其他小朋友争相摘取李子的行為,王戎的反應十分“反常”,所以也就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詢問之後,王戎才說出自己的判斷,摘來李子一嘗,果然如他所說。

作者在文中通過間接描寫其他孩子的表現,和直接描寫王戎所說的話,突出王戎的觀察入微和理智分析的行為特點。

《世說新語》是魏晉南北朝(六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内容大多記載東漢至東晉間的高士名流的言行風貌和轶聞趣事,由南朝宋劉義慶召集門下食客共同編撰。全書分上、中、下三卷,依内容分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等等,共三十六類(門),每類收有若幹則,全書共一千一百三十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有的很長,由此可見志人小說随手而記的特性。

劉義慶(403年-444年),彭城郡彭城縣(今江蘇省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文學家。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襲封南郡公,永初元年(420年)封臨川王,征為侍中。文帝元嘉時,曆仕秘書監、丹陽尹、尚書左仆射、中書令、荊州刺史等。著有《後漢書》、《徐州先賢傳》、《江左名士傳》、《世說新語》。

趣味拓展

《世說新語》中記載了很多名士的日常行為和奇聞趣事,其中不光寫了王戎的自幼聰慧,也寫了他為人吝啬的特點。比如,書中還有這麼一個故事:

王戎家中有一株李樹,結出的李子皮薄汁多,甜美無比。王戎拿它當寶貝,周圍的人也經常向他讨要李子。王戎并不想給,于是,下人就向他提議說:“大人,我們可以把李子賣給他們呀!”王戎覺得這個主意很不錯,可是又想到:我的李子是難得一見的好李,如果被人買走,用核種樹,不就白白便宜了人家?不好,不好!但是不賣,李子就要爛掉了,也不能換錢……

王戎煩惱極了,最後,他竟想出一個“妙法”:先把李子中的核剔除,再加以出售。于是,他拿着鑽子一個一個地挑起了果核。買了王家李子的人都好生奇怪,怎麼這些李子竟沒有核,等知道了原因,不由得失笑,都說沒見過這麼小氣的人。

故事講到這裡,想必大家都知道了“賣李鑽核”這個成語的意思了,現在人們常用這個成語來形容極端自私的行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