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漁翁
一、不得貪勝;二、入界宜緩;三、攻彼顧我;四、棄子争先;五、舍小就大;
六、逢危須棄;七、慎勿欲速;八、動須相應;九、彼強自保;十、我弱取和。
現在想來,這象棋十訣筆者已與它相識多年。還在小學階段時,象棋教練就一字一句的将這40個字講授給了我們,一衆小夥伴也認認真真地記在了本子上。
不過,當時的我們顯然并不那麼理解,或者說,對這所謂的象棋十訣感受并不真切。如今,本子猶在,風雲變幻。
前天,筆者發布一篇關于“棋經論”的文章:詳解《棋經論》:傳誦近千年,象棋戰略戰術最高心法,業8必讀!
在戰略戰術與基本思想層面,與這“十訣”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
最開始都是有關“對弈”心理的訓練與調節:強調“不得貪勝”;而在《棋經論》中第一句則是:夫弈棋者,要專心、絕慮、靜算,待敵坦然,無喜怒挂懷。足見心理因素在象棋對弈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性,它往往能反映一名棋手的棋德素質,也能決定一名棋手所能取得的成績與達到的高度。
下棋本身是個慢工出的細緻活兒。
看看吧,有多少人喜歡“不假思索”的超快棋,又有多少人因為“輸赢”問題胡攪蠻纏?在網絡象棋對弈中,那些使用軟件的,棋被動了逃跑的,嫌對手思考時間久而留言催促的,甚至還有惡語相向意圖幹擾對手的,數不勝數,其根源都在“棋手”缺乏對弈心理層面的建設。
有不少朋友講,我下棋就是娛樂,是消磨時間而已。這話其實也就說說罷了。如果真是簡單娛樂,你又何必動怒?“名利”、“輸赢”、“得失”、“虛榮心”、“面子”,有哪一項不是影響象棋水平的因素?想提高象棋水平,心理建設必不可少,幼兒學棋,心理建設當從娃娃抓起,甚好。
入界宜緩;攻彼顧我;棄子争先;舍小就大;
逢危須棄;慎勿欲速,動須相應;彼強自保,我弱取和。
其後這九者全都是戰略戰術層面,可謂字字珠玑,十分精道。
入界宜緩;攻彼顧我: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雖說“進攻是最好的防守”,但所有的進攻必須以後方穩固為前提。
當年師傅教學時也告訴我們,拿子走棋前務必再回頭看一下自己的“大本營”,下棋的人通常“審慎”,也多緣由于此。師傅向來嚴厲,小夥伴們如在此出現差錯,必然是要挨打的。
棄子争先;舍小就大:何為小,何為大?在中局向殘局的過渡階段,可能士象的重要性都在進攻型子力之上。在“子力”與“局勢”二者間做選擇,考驗得是棋手對于盤面的判斷,從中約略可見一名棋手“大局觀”的養成。在必要時“棄子取勢”,一氣呵成,需要的是棋手精密嚴謹的計算。
逢危須棄:在象棋對弈中,一直都有“丢子不丢勢”一說。當年師傅亦曾講“死子不急吃”,正所謂在對手盤面有“病症”時不要急着給他治,其實,很多時候敵方脫困是被逼的。
這個時候采取牽制戰術則是最好的,讓馬上“丢子”一方有所顧慮,這在兵法中是非常典型的“圍點打援”戰術,而對于面臨危險的一方,較為明智的選擇就是“果斷舍棄”。
慎勿欲速,動須相應:行兵者最忌冒進、孤軍深入。很多象棋高手下棋都比較慢、看上去都很審慎,他們在盤算思考什麼?基本都在思考每步棋的各種變化,思考後續手段。
我們常說的”随手棋“一來是欠缺有效思考密度的棋,二來是沒有後續手段、子力缺乏有效配合的棋。
彼強自保,我弱取和:這兩點除了出于戰略思考,本身也涉及到心理層面。有時候,“和棋”是不情願的,我本來水平高于你,可發揮不佳,即便和棋,心裡也還是不服氣,甚至覺得遺憾,這時候就會出現“戀戰”,結果輸掉。但理性地講,這裡的“弱”與“強”更多是針對具體局面而言,陷入劣勢就要想方設法謀和,“以卵擊石”終究是不明智的。
當然,針對具體棋手而言也存在這種情況,不過,筆者倒不覺得這是一種值得倡導的現象。比如,如今各種象棋賽事中,不少職業棋手碰到王天一、鄭惟桐、許銀川、趙鑫鑫、洪智這幾位現役頂級特大,從布局伊始就奔着“和棋”走,整盤棋死氣沉沉、無聊至極,固然從團隊整體戰績角度,這不失為一種戰略戰術,但對于棋迷朋友及象棋整體的發展而言,這無疑是弊大于利的。
王天一的諸多棋之所以精彩,很重要一個原因是其“大刀闊斧”“大開大合”的棋風,輔之以周密而深遠的思維計算,輸也好、赢也好,總能“刺刀見紅”。其實,在胡榮華、呂欽、趙國華、于幼華、徐天紅、劉殿中、李來群等老一輩特大馳騁象棋江湖的十幾二十年前,常見“非勝即負”的精彩對局,如今,隻能懷念,那個時代遠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