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行業難度表?集成電路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産業近日,《經濟參考報》記者在上海張江、臨港等集成電路産業高地調研發現,雖然“中國芯”産業迅猛發展,但專業人才供應短缺、教學培訓和産業實踐脫節等問題日益凸顯業内人士建議,結合地區的産業比較優勢,進一步創新産學研合作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加快補齊芯片人才方面的短闆,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芯片行業難度表?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集成電路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産業。近日,《經濟參考報》記者在上海張江、臨港等集成電路産業高地調研發現,雖然“中國芯”産業迅猛發展,但專業人才供應短缺、教學培訓和産業實踐脫節等問題日益凸顯。業内人士建議,結合地區的産業比較優勢,進一步創新産學研合作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加快補齊芯片人才方面的短闆。
芯片産業快速發展人才缺口問題凸顯
上海是全國集成電路産業最集中、綜合技術水平最高、産業鍊最為完整的地區之一。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上海集成電路産業實現銷售收入2071.33億元,同比增長21.37%。
2020年以來,上海浦東的一些重大集成電路産業項目取得關鍵性突破。如位于張江科學城的中芯國際,其14納米先進工藝在2019年第四季度投産後,産品良率已達業界量産水準。位于張江的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産業園,揭牌至今已集聚了博通、高通、AMD等外資芯片巨頭以及紫光集團、韋爾半導體、阿裡平頭哥等國内集成電路領軍企業。
在集聚效應、規模效應初步顯現的同時,行業人才缺口也開始出現。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等編制的《中國集成電路産業人才白皮書(2019-2020年版)》顯示,我國集成電路人才在供給總量上仍顯不足,到2022年,芯片專業人才缺口預計超過20萬人。
面對芯片人才供應短缺的情況,國家部委和各地政府也在想辦法解決。去年8月,國務院發文要求加快推進集成電路一級學科設置工作,努力培養複合型、實用型的高水平人才。去年10月,南京集成電路大學正式揭牌,成為中國第一所以集成電路命名的大學。
不過,從學科設置落地到人才供給,中間還需要一個過程。雲岫資本董事總經理趙占祥說,芯片行業最缺的是有經驗的工程師。培養一個成熟的芯片工程師需要十年時間,但國内整個行業還沒有積累那麼多人才。
“芯片到了納米級教材還停留在微米級”
《經濟參考報》記者參加上海浦東新區青聯組織的專題調研發現,當前集成電路人才供給的主要短闆在于:
——全國各地集成電路項目競相上馬,供給難以跟上需求。
近年來,國内多個城市加快布局集成電路行業。以長三角為例,除了上海,合肥、南京、無錫等地紛紛開出優厚條件招攬芯片人才。這種互相“挖角”的行為,使得以上海浦東為代表的集成電路人才高地也面臨人才供應吃緊的挑戰。
以張江為例,近三年時間,園區内芯片設計企業數量、員工數量實現翻番,而社會供給能力沒有同步跟上,關鍵人才、核心人才、骨幹人才普遍缺乏。
集成電路産業是典型的資本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産業。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大軍說,過去集成電路産業發展的問題,一是缺錢,二是缺人。随着國家集成電路産業投資基金的成立和科創闆的開闆,行業缺錢問題大為緩解。但随着各地集成電路項目競相上馬,未來五年,國内的芯片人才缺口将更為突出。
——待遇雖提高但吸引力有限,大量畢業生未進入芯片行業。
與互聯網、金融等熱門行業相比,芯片人才在待遇上的吸引力有限。來自BOSS直聘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2019年芯片人才平均招聘薪資為10420元,同比提升了4.75%。擁有十年工作經驗的芯片人才平均招聘工資為19550元,為同等工作年限的軟件類人才薪資水平的一半。記者調研時,有行業人士開玩笑說,在陸家嘴金融城搞芯片研究(證券和投資市場)的人才,不會比張江科學城少。
上海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秘書長徐偉說,前幾年部分重點高校的微電子行業畢業生中,估計隻有30%左右進入了集成電路行業,這進一步加劇了行業人才供給緊張局面。
除了微電子專業,集成電路行業還需要大量的材料工程師、化學工程師、機械工程師、電氣工程師,這也對人才供給提出了新要求。
——教學内容滞後,理論與實踐脫節。
上海科技大學信息學院寇煦豐博士說,集成電路産業發展日新月異,最新的集成電路制程已經到了3納米至5納米,而部分教材裡的晶體管仍為微米級(1微米=1000納米),存在較大的滞後現象。同時,大部分高校教師,因為與産業界接觸較少,或受制于企業知識産權保護,沒能及時獲取業界最新動态,因而難以将新技術和進展整理編寫至教材或實驗材料之中。
另一方面,集成電路産業需要産品化和工程實踐能力,需要能夠解決工程應用問題的人才,而大多數學校可提供的集成電路工程實踐條件有限。目前,上海地區隻有少數院校具備完整的實驗産線,而且要承擔不菲的日常維護費用,因此要求高校普遍添置大型工藝設備并不現實。
一些集成電路企業反映,從高校招來的畢業生還需經過一兩年時間的培養才能真正上手,客觀上拉長了人才培養周期。
進一步探索産學研合作新模式
不少企業代表和專業人士認為,上海浦東等産業高地宜大力培養和引進高層次、複合型、骨幹型和工程型的集成電路人才,緩解我國集成電路産業對人才需求的燃眉之急。
其一,發揮專業園區優勢,搭建公共技術平台。以上海浦東為例,目前已成立了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産業園、東方芯港等一系列集成電路專業園區,同時還擁有上海科技大學、複旦大學微電子學院等知名高校。何大軍等業内人士認為,可以充分整合這些資源,為集成電路人才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比如,可以借鑒張江“藥谷”的模式,設立EDA(集成電路設計工具)公用技術平台,不斷降低芯片企業的研發成本。
其二,率先探索國内高校和集成電路企業的産學研合作新模式。比如,設立企業定制班,為企業定向培養集成電路人才;将企業相關研究課題和軟硬件資源向學校和科研機構合理開放,實現資源共享,構建雙赢模式;為解決高校專業課程内容滞後問題,鼓勵學校聘請企業的專家作為導師定期授課,聯合編寫培養教材。
隻有通過産學研的模式創新和深入合作,才能使大學、企業和科研單位之間實現優勢互補、強強聯合。
其三,在人才政策上向芯片行業适度傾斜,注重人才二三梯隊建設。在培養人才、内生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引進人才、留住人才。阿斯麥(上海)政府事務總監鄭恬說,在芯片人才隊伍中,除了海歸高層次人才,對在本土勤勉工作5年、10年甚至更長經驗的工程師,希望地方政府也給予更多關注。工程師是芯片設計一線的主力軍,希望在落戶、個稅及醫療教育配套等方面,得到地方政府的更多支持。
其四,加強科普,提升青少年對集成電路行業的認識水平。摩爾精英教育培訓副總裁賴琳晖認為,盡管當前經濟領域出現“芯片熱”,但實際上,高中畢業生及其家長對這一行業普遍了解較少。應該對青少年加強科普,引導有興趣的孩子設立遠大志向,為行業未來發展做好人才儲備。
作者:□記者 何欣榮 楊有宗 上海報道
來源: 經濟參考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