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為中國新石器文化遺址之一,分布地點在長江下遊的太湖地區,其中心在浙江省良渚。1936年發現的該文化遺址,因1936年原西湖博物館施昕更先生首先發現于餘杭市良渚鎮而命名,良渚文化存續之間約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屬于新石器時代。
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墜、柱形玉器、錐形玉器、玉帶及環等。另外,陶器也相當細緻。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種類數量非常多,引起了國内學術界的高度重視,甚至提出了“玉器時代”說,以诠釋玉器在中國古史分期上的重要地位。玉器的數量多,說明良渚時期玉料的用量很大,要有豐富的玉礦來供給。
在良渚文化範圍内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發現良渚時期的玉礦,有人就認為良渚玉料是從盛産玉的遼甯或新疆輾轉運來。這個觀點顯然很難站得住腳,想象一下,在史前古社會,人口稀少,生産力低下,運載工具、交通工具簡陋,良渚人如何能夠從那麼遙遠的東北、西北,穿過無路的荒野莽林、高山大川把玉料運至東南的良渚文化圈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