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位 HR 朋友聊天,他提到了一個面試中遇到一個姑娘,原來服務于一家大廠,但是工作沒滿半年就離開了公司,再來他們公司求職。
HR 在面試結束時,問她:
能說一下你為什麼入職很短,就要離開上家公司嗎?
女生回答他,因為這份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職業規劃。
自然而然,HR 追問了她的職業規劃。
這女生也沒有辦法說清楚自己未來到底是怎麼規劃自己的職業未來的。
很遺憾,就此,她丢掉了這個工作機會。
HR對她的回答充滿質疑,随即背調了她的上家,了解到這姑娘是被裁員的。
我對朋友說:你不是因為她被裁員所以放棄她的吧?
朋友很堅定的說:不會,我們不會因為她被裁員而放棄她,但是從面試聊下來的感覺是,她依然沒有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未來想怎麼走,而且她也似乎沒有走出被裁員的心理陰影。
「企業不是慈善機構,我們也不是招應屆畢業生。沒法要求業務團隊帶着她,幫她理清楚職業規劃。」
回到 2022 年的今天,被裁員,并不是什麼新鮮事。尤其是對部分大廠的從業者來說,前十年風口上的互聯網行業,如今不是在「去肥增瘦」,就是在「減員增效」。
但是被裁員後再就業時,當遇到面試官「你為什麼離開前東家?」的問題時,應該怎麼回答呢?
一、被裁員,不是原罪
很多打工人,其實在裁員後的再就業時,不太願意說自己是因為裁員離開的上家公司。
我能理解。畢竟,裁員不是一段光鮮的經曆,沒有誰會願意到處說。
有些面經,也會指導我們求職者,不要告訴面試官,自己是被裁員的。
但是如果不說裁員離開,那麼随之而來,需要解釋的另一個問題是:你為什麼要從前公司裸辭?
這個問題同樣不好回答。
放在2016年之前,被裁員,還是挺尴尬的場景,畢竟各家公司都在擴張,都在招人,如果被公司N 1了,有可能真的是工作做得不盡如人意,領導在擴張之餘不得不做調整。
但是在2022年的今天,先後經曆過2018年的互聯網金融暴雷,2018-19年的互聯網(中小廠)寒冬,再到2021年的互聯網教育的消失,最後到2022年的大廠們也扛不住,開始減員增效。
被裁員,其實已經是普遍現象了。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勇敢說出自己被裁員,在我看來,并不是原罪——如今的裁員,不再是員工無法适應崗位而N 1,而是企業沒有想清楚規劃,盲目做大後再恐慌式收縮的裁員。
很多年輕人剛剛畢業幾個月,就趕上了裁員大禮包。他們可能連業務都沒有研究透,怎麼能把裁員的責任推給打工人?
這一點,打工人應該知道,HR 也很清楚。
其實裁員對于HR來說也是非常掙紮的過程,我和裁員的HR聊過,一方面他們很清楚裁完團隊之後就一定會輪到自己,另一方面把自己辛苦招進來的人再裁掉,是嚴重的精神内耗,他們也會試圖理解員工,幫助員工再就業。
而在招聘中遇到被裁員的員工,靠譜的HR不會歧視這些求職者,相反會理解他們的處境。
所以,到了今天,大大方方說一句,我是被公司裁員的。并不算是錯誤的回答。
相反,僞裝自己不是被裁員,也很容易被發現。
如今知乎、脈脈、微博熱搜都有太多信息來源,如果行業不大,HR之間也能互通有無,明明各種迹象都明确說明自己的裁員身份,還要假裝是正常離職。
為了圓一個謊言,你可能需要配套再編造3-5段謊言。
這會直接讓一個自信的求職者,突然之間變得吞吞吐吐,猶豫不決。這可能會讓我們錯失好的機會。
二、被裁員,要有反省多年前,一位阿裡的 HR 和我分享過他們特别看重的候選人的幾項能力:
願力:願意加入公司作為一份子一起努力,我稱之為工作态度;
學習力:就是字面意思,學習的能力;
自省力:能夠主動針對項目思考,并複盤反省,我稱之為複盤能力;
工作态度和學習能力,都是正常公司都會看重的點,但自省力,在我看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思維方式。
被裁員本身,并沒有什麼大問題。
但思考一下為什麼被裁員,未來如何避免走進同樣的坑裡,是打工人應有的素質。
我分享過一個案例,2018年時我參與的一個創業項目黃了,不得不送走身邊的小夥伴們,有一個程序員在求職時就遇到了面試官的靈魂提問:
「你覺得你們這次創業項目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他不解:「我一個程序員,也就是敲敲代碼,你問我項目為啥黃了,我哪裡知道?」
事實上,優秀的程序員同樣需要懂業務。
除此以外,遭遇這麼大一件變故,都懵懵懂懂完全沒有反思過問題出現在哪裡的人,你能指望他在日常工作中定期做複盤反思嗎?
反思是一種習慣,你下棋打牌玩遊戲的時候,事後還會再複盤一下,剛剛哪裡走錯了,何況自己的事業呢。
在這裡,反省力說明了一個打工人的基礎的職業素養。
這種複盤可以複盤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出現的錯誤,比如業務進程中走了什麼彎路,導緻進展變慢,最後被其他賽馬團隊彎道超車。
也可以複盤自己的選擇錯誤,職業規劃錯誤。比如沖着大廠的好名聲來了,卻進入了在線教育這個大坑裡,進來之後又過分專注于業務,缺乏對時事新聞的觀察了解。
就算反省下來,都是公司的錯,那麼也需要盤點一下什麼樣的公司不适合自己吧。
三、被裁員,要有規劃裁員是一種變化,那麼當我們重新起航的時候,自然就要重新找一找方向。
如果你是被字節裁掉的,按照字節的黑話,這叫「對齊」自己的職業規劃;如果你是被阿裡裁掉的,按照阿裡的黑話,這叫重新「對焦」自己的職業規劃。
舉個例子,如果被裁後,你換了一家類似的公司做類似的工作,那麼問題來了:你為什麼會堅持自己原先的方向?
作為求職者,我們需要闡述兩個信息:
原有的規劃沒錯:我堅持原有的職業規劃,原因是什麼?我的信心來源
于哪裡?
未來的公司選擇标準:既然前公司裁了我了,那麼我肯定對未來的公司
選擇上也會更加謹慎,我的選擇公司/團隊的标準是什麼。
第二個問題延展開來,就是一個新的問題:為什麼我會投遞貴司的崗位,是因為貴司的什麼特質深深地吸引了我。
表面上看,我們進入了彩虹屁環節,但事實上,彩虹屁吹得越精準,越需要你對這家公司有充分的前置研究,也越證明你重視這家公司的機會。
再舉個例子, 如果被裁後,你換了工作方向,那麼問題會更多:
你為什麼選擇換方向,原有的規劃錯了嗎?
選擇新的方向基于什麼理由?
你為什麼會在新的方向上堅持下去?
為什麼HR會有這樣的問題?
因為對于絕大部分正規公司來說,招人是有成本的,這個成本包括企業發布招聘廣告的成本,HR 篩選簡曆的時間精力成本,各級面試官面試的時間成本,以及新人入職後的培訓成本。
如果你入職半年就跑了,那麼對于企業來說,就虧大了。
HR招人,從來不是招聘最優秀的候選人,而是招聘最合适、最不犯錯的選擇。
你能力100%匹配崗位要求,但是有30%幾率半年跑路;你的競争對手能力隻有70%匹配崗位要求,但是100%不會在試用期内跑路。
HR的選擇一定是他,因為HR和直線主管都是對員工的留任率負責的。
作為求職者,我們需要一套新的合理的說法,來說服面試官:
換方向是基于對過往經曆的複盤,你不是一受到挫折就跑路的人;
選擇新方向的理由是基于對自己能力、性格以及興趣愛好的充分了解;
你選擇新的方向,并不僅僅是口頭選擇,而是對新方向進行了仔細的
研究。
例如,新方向的市場行情如何、行業發展如何、行業内優質企業有哪些……你都已經做了很多分析,也請教了很多前輩了解,這個新方向工作的挑戰和困難你充分了解了,已經做好了準備。
當你把這一番說辭放到面試官的面前的時候,對方很難認為你僅僅是沖動之下,盲目選擇換行業,賭運氣。
寫在最後
裁員,對員工來說,隻是一個中性詞(對企業來說,始終是負面)。
被裁不意味着員工不優秀。
所以在如今的大環境下,坦誠說一句我被裁了,并不會讓面試官認為我們能力很差,相反,它展現了我們的真誠。
配合上我們的複盤反省,再配合上基于複盤反省基礎上,我們做出的未來職業規劃。
面試官完全可以被我們的坦誠所說服。
相反,一家公司僅僅是因為候選人被裁過,就選擇放棄,那大概率也不是一家靠譜的下家。
2022年并不容易,希望大家都能有好的歸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