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龍和華夏的故事

關于龍和華夏的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23:18:20

“葉公好龍”,比喻一些人口頭上說愛好某種事物,實際上并不是真的愛好,隻能說在嘴上,是做不來的,要讓他效法龍的作為,他會逃之夭夭。

“葉公好龍”的典故,出自漢代文學家劉向的《新序·雜事五》,意思是有個名叫葉公的人,總是向人吹噓自己如何喜歡龍。他家的屋梁、柱子和門窗上都雕刻着龍的花紋圖案,甚至連衣服上的帶鈎、酒壺、酒杯上也刻着栩栩如生的龍。漸漸的,葉公極為喜歡龍的消息傳到了天宮中真龍的耳朵裡,真龍很感動:沒想到人間還有這樣喜歡我的人,我一定要下去看看他。真龍專程來到葉公家,把頭伸進他家的窗戶,又在家中擺動尾巴。葉公一看,頓時吓得面無血色,魂不附體,抱頭就跑。真龍感到莫名其妙,非常失望地走了。原來,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他所喜歡的隻不過是“似龍非龍”的東西罷了。

“葉公好龍”的典故出在古代,但即使到了當代,我們細細品味其中的含義,也是感慨萬分。

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在《乾卦》中,“龍”的精神用爻辭表述:“潛龍勿用、見龍在田、終日乾乾、或躍在淵、飛龍在天、亢龍有悔、群龍無首”。即:龍的成長,遵循天道。初始自覺蓄力(動力、智力、仁德),效法天德,修行積德、增智、強壯體質,等待天時、地利、人和的吉緣;之後,潛龍積蓄力量、修德進業,擇機而出,胸懷天下,施展德能,自覺而為,報答天地之恩;最後,群龍聚齊,群策群力而為,無高高在上之首領,踐行天德。萬物生長進化,各自以道而為,并無高低貴賤之别,自生自滅沒有窮盡。天人合一,人們修德進業、做事,人多力量大,人多智慧廣,效法天道,方才可以長久,立于不敗之地。

由此可以看出,“龍”是天人合一之龍,求實、謙謹、自強不息、無私無畏、胸懷寬廣。這樣的龍,才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騰圖,中華民族正是身為龍的傳人,方能永立世界東方。這樣的龍,人人喜歡而仰望。所謂“葉公好龍”,隻喜歡龍之皮囊,而無力效法“龍”之精神與作為,外在浮誇内心空虛,倘見真龍,便逃之夭夭。

現今社會上,有些人天天高喊“實事求是,自強不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們也喜歡這樣的“龍”,但要他效法“龍”的精神做人、做事,就做不來了。他們隻是高呼口号,若真要言行一緻,如同葉公,逃之夭夭。(郭平安)

(作者系銅川市慈善暨扶貧協會會長)

關于龍和華夏的故事(文苑好龍)1

來源:《善天下》雜志2021年第9期

編輯 | 張萌 審核 | 吳秋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