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稱贊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體質羸弱的張良,卻敢于刺殺秦始皇,不得不佩服其勇氣,投靠劉邦後,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運籌帷幄,輔佐劉邦成就了大漢的天下,不得不讓人佩服他的才氣。
公元前209的七月陳勝、吳廣起義爆發之後,張良也聚集了百号人起事,後來和劉邦相遇,就歸附了他。張良是劉邦的智囊,在劉邦攻打天下與楚王争霸天下的時候,張良積極出謀劃策,在彭城一戰中張良建議争取英布、彭越和韓信聯合反楚,為日後對項羽的戰略包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韓信平定齊國後,韓信給劉邦寫信,讓韓信當齊王,平定齊國,也安撫了韓信;在劉邦和項羽劃鴻溝為界後,項羽領兵東去。劉邦也想西行回去,張良和陳平則建議劉邦趁項羽軍糧供給不濟、士兵疲憊的時機剿滅他,以除後患。張良又建議劉邦給韓信和彭越領地,讓他們為一己之力圍困項羽,劉邦都一一采納,最後終于把項羽逼死在烏江。
本人還原照
劉邦即位稱帝後,封張良為留侯。漢朝統一之後,張良還有一些謀略對劉邦穩固江山起到重要作用。随後在封賞問題、定都問題和太子廢立問題上都為劉邦提出過重要的建議,特别是關于太子的廢立,劉邦本想廢除呂後的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改立戚夫人之子劉如意為太子,為讓劉邦慎重決定,他請來了商山四皓陪劉盈進殿朝見,讓劉邦看到劉盈是很得民心很賢明的太子,從而讓劉邦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
劇照
在劉邦死後,呂後對張良曾保太子之事感激不盡,知道張良是個聰明人,想要他輔佐自己的兒子,機智的張良不想日後陷入劉姓與呂姓的政權厮殺中,對呂後請他出山扶持惠帝之舉,他不敢當面拒絕,請求回去仔細考慮一下。呂後答應了,而張良此去卻一去不複返,不見蹤迹了。不知道他究竟是怎麼死的,所以史家對張良的死期,隻能大概推斷到公元前186—189年之間,總之,張良離開長安後,又逍遙了六至九年,惠帝元年,張良病死,谥号文成侯。一代“謀聖”,得以善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