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個村,22個小區,292個村民小組,5.6萬外來人口,在為亭林鎮經濟發展建設添磚加瓦的同時,也給社會治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外來人員流動性強,怎樣才能及時獲得更全面的信息呢?亭林鎮東新村地處城鄉接合部,毗鄰兩個工業園區,是典型的城中村,戶籍人口與外來人口比例倒挂現象突出。
2019年,亭林鎮東新村探索實踐農村宅基地房屋租賃“旅店”管理服務,參照旅店“租前審批、人來登記、人走注銷”的管理模式,通過以房管人、服務留人、安居助人,解決基層治理難題。三年運行下來,“旅店式管理模式”賦能社會治理成效顯著,村民的安全感、滿意度都得以提升。
農民口袋“鼓起來”
家住東新3組的衛阿姨,出租房屋已有10多年。房屋内整潔有序,并配備了攝像頭、滅火器等設施。三年前,剛試行“旅店式管理模式”時,每戶農房都要根據相關安全要求改造,未掙錢先花錢,不少村民都處于觀望狀态,衛阿姨是“第一批吃螃蟹”的村民之一。
衛阿姨表示,雖然改造花了點錢,但房租也随環境變好而漲了上去,“改造好就可以拿到綠牌,房租由原來的一間300元,現在能租到500元,成本很快就收回來了”。
為了方便租客找到可靠房源,村裡在每戶出租房門前,用紅黃綠的牌子标出等第,綠色可以出租、黃色有待改進、紅色則禁止出租,讓人一目了然。如此一來,村裡及時掌握到了外來人口信息、村民有了安全可靠的房客資源、外來務工人員更是有了最全面的房源信息。
農村出租房的整體配套提升,也讓“租房經濟”如火如荼,目前,村民平均增收可達5萬元以上。
房屋租賃“智能化”
“旅館式”管理服務總台就設立在東新村村委會。出租前,“旅店總台”把出租房屋按照“一戶一檔”進行編号備案,并根據出租屋建築、消防、治安等安全狀況,實行“紅、黃、綠”三色分級挂牌,達标綠牌的優先推薦出租。
目前,全村506幢出租房都被賦予綠牌。東新村還将全村劃為6個分片區,設立門戶責任區,房東擔任“戶長”,将服務管理覆蓋到每名租客,串聯起村域治理“一張網”。
出租中,實行“3 X”動态管理,即聯合平安辦、派出所、安全辦等職能部門組建驗收小組,按期巡查走訪和平台租賃數據比對複審,确保做到“即住即采、即離即消”。
在“旅店總台”實體化運轉基礎上,建立房屋租賃線上“公共服務平台”和手機應用“東新 ”App,集成大數據系統,向房東、租戶同步開放端口。
經工作人員介紹,“綠牌”房東可将出租房間數量、價格、圖片上傳至軟件系統,經“旅店總台”審核發布。租客可在平台直接搜索價格适中、安全可靠的出租房屋,線上登記人員信息、簽訂租賃協議等,在“旅店總台”辦理入住手續。
根據村居疫情防控需要,東新村在每戶出租屋張貼“住戶碼”,并在平台新增核酸采樣、疫苗接種、落腳點等信息闆塊,系統後台聯通區疫情防控大數據,能第一時間掌握人員風險程度,進行有效管控。
“來了就是東新人”
對農村自建房統一管理和出租,既讓農民的口袋“鼓起來”,也讓鄉村環境“優起來”,更讓鄉村文明“靓起來”。在人居環境整治時,東新村将“旅店”服務功能體系作為建設标準之一,聯合“房東 租戶”群策群力,共同打造口袋公園、“三牛”廣場、“河畔鄉愁”黨群服務點以及“四好農村路”等。此外,曾經荒廢的3組、10組舊倉庫變成村民、租客休閑、議事的黨群陣地。
東新村黨總支書記王春歡表示,“旅店管理”工作法的探索與實踐,進一步推動“城中村”長效管理,激活了外來人口與本土村民的聯系紐帶、互惠紐帶、情感紐帶、交易紐帶,以人口要素流動助推鄉村振興發展,實現鄉村增顔值、群衆創價值。
記者 | 馮秋萍
編輯 | 程佳域
責編 | 程佳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