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别具風情的内蒙古草原文化

别具風情的内蒙古草原文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4 11:18:43

  每個城市或民族都有着屬于自己的傳統文化,今天的内蒙古文化為您帶來的是别具風情的内蒙古文化。内蒙古位于祖國北部的邊疆,内蒙古自治區有許多的草原和天然牧場,而内蒙古的草原也是世界上天然面積最大的草原。想更了解内蒙古嗎?一起和小編來看看吧。

  傳統民俗

  那達慕是中國蒙古族人民十分喜愛的一種古老的體育活動形式,更是一種充滿了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民俗活動,現今的錫林郭勒盟所舉行的那達慕最具傳統代表性。“那達慕”是蒙古語的譯音,是“娛樂、遊戲”的意思,用來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那達慕在每年農曆的六月初四,羊肥馬壯和草綠花紅的日子開始,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傳統盛會。

  那達慕的曆史已經非常久遠,據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所載,那達慕最早起源于蒙古汗國建立的初期,在公元1206年,當時的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為了檢閱自己的部隊,以及對草場進行維護以及分配,每年七八月間都會将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起來,為了表示團結友誼和慶祝豐收,都要舉行那達慕。那達慕在元朝時已經在蒙古草原地區開展得十分廣泛,并逐漸演變成為一個軍事體育項目。此俗每年蒙古族人民都會舉行并且一直沿習至今。

  傳統技藝

  “搏克”是蒙古語,有着結實的意思,被意為摔跤,是蒙古族的“男兒三藝”之一,屬于蒙古族的傳統體育項目。搏克發展至今已有約兩千年的曆史,早在西漢初期便開始流行,元朝時開展最為廣泛,到清代時在草原上已經廣為流傳。搏克的曆史發展和規則大緻可分為“最野蠻、野蠻、文明、現代文明”四個演變的階段。

  搏克運動有着古樸而莊重的比賽形式,都會在激情悠揚的“烏日亞”贊歌聲中開始,比賽的場地沒有特殊要求,一塊平坦的草地或是土質地面就可以了。選手們均身着特制的“卓得戈”,揮舞着壯實的手臂,跳着模仿獅子、鹿、鷹等動物形态的舞步入場。比賽的規則更是簡單明了,沒有時間限制,參賽者也不分體重,隻要膝蓋以上任何部位着地即為負。

  傳統舞蹈

  安代舞有着“蒙古族舞蹈活化石”的美譽,是主要流行于内蒙古通遼市四周地區的一種傳統的民間舞蹈。據相關曆史的考證,安代舞最早起源于庫倫旗地區,大約于明末清初時期形成。清朝中期的時候,由于當時草原湧入大量各地闖關東的移民,許多不同地域的文化風俗逐漸融合便形成了庫倫蒙古族文化,進而孕育出有着廣泛群衆性的安代舞。

  安代舞通常會在節慶或是閑暇的時候進行,由一人領唱衆人相合,成群的人們載歌載舞。安代舞不分男女老少均可以入場歡跳,也沒有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隻要根據音樂的節奏與領唱的歌手相應和即可。在安代舞發展的幾百年來,以其濃郁的“民間本色”和“癫狂之舞”的特性而受到蒙古族人民的愛戴,并逐漸發展成為現今内蒙古地區,在蒙古族的宗教儀禮以及“那達慕”盛會上最受歡迎的“狂歡之舞”。

  傳統音樂

  馬頭琴在蒙古族的音樂文化中起着代表作用,不論它的造型和制作材料,還是其音色音質或者音樂表現風格及演奏方法,都體現出蒙古人的性格特點,影射出蒙古族世代的遊牧生活。蒙古族馬頭琴有着悠久的曆史,早在蒙古族形成的時候,馬頭琴就已經存在了,因此可以這樣說,馬頭琴與蒙古族一起從草原和曆史中發展走來,并承載了豐富的曆史文化。

  馬頭琴不僅出現在正式和隆重的場合,也會在傳統民間的婚典儀典以及親友聚會等日常活動中演奏,社會以及民俗傳統基礎十分濃厚。在蒙古族文化中,馬頭琴極受尊崇,是蒙古族文化中極為重要的表現形式,在2006年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傳統戲曲

  烏力格爾是一種集蒙古說唱藝術之大成的曲藝形式,蒙語意為“說書”,民間稱為“蒙古書”、“蒙古說書”或是“蒙古琴書”,其主要流傳于今内蒙古自治區以及相鄰的黑龍江、吉林和遼甯等蒙古族聚集的地區。烏力格爾主要有兩種表演形式,一種是口頭說唱但沒有樂器伴奏,被稱為“雅巴幹烏力格爾”,另外一種便為有樂器伴奏的。在樂器伴奏中使用馬頭琴伴奏的烏力格爾被稱為“潮仁烏力格爾”,而采用四胡伴奏的烏力格爾被稱為“胡仁烏力格爾”。

  烏力格爾的曆史源遠流長,早在成吉思汗時代便出現了這種藝術形式,起初表演的題材大多為神話故事,後逐漸豐富。烏力格爾對于廣大的蒙古族人民衆來說,已經不僅是文化生活中的一種方式和手段,更是他們用以學習知識以及培育精神的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因此烏力格爾在蒙古人的心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