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源遠流長的湖南皮影戲文化

源遠流長的湖南皮影戲文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0 07:58:22

  皮影戲誕生于兩千年前,在全國各地都能看到皮影戲的身影,而每個地方的特色不同,也将皮影戲改造的不同,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湖南皮影戲文化,皮影戲文化大都集中在文化生活比較貧乏山區及農村。

  想了解更多的湖南皮影戲文化嗎?下面的湖南文化為你帶來更多内容。

  沿襲傳統戲曲的習慣,皮影人物被劃分為生、旦、淨、末、醜五個類别,更加特别的是,每個人物都由頭、上身、下身、兩腿、兩上臂、兩下臂和兩手十一件連綴組成,表演者通過控制人物脖領前的一根主杆和在兩手端處的兩根耍杆來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樣的動作。在中國,不少的地方戲曲劇種都是從皮影戲中派生出來的,而皮影戲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藝術手段,對近代電影的發明和現代電影美術片的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導作用。

  如今,中國皮影被世界各國的博物館争相收藏,同時也是中國政府與其他國家領導人相互往來時的饋贈佳品,由此可見,皮影藝術在中國乃至世界上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但是,皮影戲的現狀卻不容樂觀。當年的制作和表演藝人如今都已年逾百歲,這門精湛的技藝眼看着就要失傳。而當今,越來越多的娛樂方式使得皮影戲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究竟是什麼原因阻礙了皮影戲在中國的繼續發展?我們怎樣才能拯救這門璀璨的藝術,重新賦予它全新的生命力呢?

  無疑,傳統的皮影戲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這也是它适應如今快節奏社會最大的障礙。皮影精雕細琢,巧奪天工的色彩造型傾倒了無數的藝術家,卻給它的制作帶來了極高的難度。一個影人的制作要包括制皮,描樣,雕镂和上色等十餘道工序,這些複雜的工藝足以花去一個手工藝人數星期的時間,還不包括這期間因任何一個小錯誤而導緻無法修改,全功盡棄的可能性。

  同時,成品的保存也是一個難題,長時間的日曬會使顔料褪色,溫度的濕熱變化也會造成皮影的變形。這對強調批量生産的工業化社會來說無疑都是緻命的弱點。中國皮影戲起源於何時,因文獻不足,無法确知。可确定的是最遲在北宋時,中國影戲已極成熟,在中國傳統戲曲表演尚未發展成熟之際,宋代的影戲已能表演完整、生動的三國故事。

  一些記載宋人生活的着作如《東京夢華錄》、《夢梁錄》、《武林舊事》等,都述及宋代(主要是南宋)影戲的盛況,除了一些有名的藝人,南宋杭州甚至有「繪革社」的影戲組織出現。宋代以後至明清,影戲一直盛行,受到宮廷和民間的喜愛,普及全國各地,與各地曲藝、語言、習俗結合,發展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影戲藝術。

  皮影戲是中國一種民間藝術形式。中國西北部甘肅的隴東皮影主要分布于平涼、慶陽各縣,較為集中的為東臨陝西、甯夏的三角地帶。隴東皮影戲大約在明清(14世紀-19世紀)時就已經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輪廓挺拔概括;镌刻精細流暢。隴東皮影制作選用年輕、毛色黑的公牛皮,這種牛皮厚薄适中,質堅而柔韌,青中透明。

  牛皮刮幹淨、晾至淨亮透明時即可制作。先将樣稿輕畫在牛皮上,然後用各種型号的刀具或刻或鑿。之後用透明水色着色,顔色一般不調和,故而純正絢麗、對比強烈。刻鑿、着色完畢後“出水”即熨平,這是其中最關鍵也是最難的一關。出水後再晾幹,裝訂組合即可上台表演。

  皮影戲對表演的技藝也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人控制三、四個影人的動作,還要密切配合場上的配樂,兼顧旁白,唱腔。要練就過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師傅言傳身教,更加需要勤學苦練,積累大量的實際表演經驗,由此可見,要培養表演人才,甚至最終能組成一個皮影劇團,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也正因為這樣,全中國目前僅存的皮影劇團屈指可數,而且都集中在文化生活較為貧乏的山區及農村。

  這樣的表演方式及傳播渠道顯然無法讓皮影戲走入城市,乃至走向世界。而相比之下,數字化的皮影動畫卻能克服上述種種的局限性。它不僅真實地再現了皮影戲的原理,制作也相當的方便,可以根據觀衆的需要随意的進行修改。我們可以打破皮影戲作為傳統藝術的沉重,而給它賦予大量現代的流行元素。我們可以在動畫中應用電影中各種長鏡、短鏡以及蒙太奇手法,可以用皮影戲的方法來演繹現代的故事。

  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通過現代網絡的技術,讓皮影戲(而不僅僅是皮影本身)在世界各地流傳,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這一切都不需要制作者有多少雕刻、表演手藝,隻需要有足夠的熱情,足夠的創意即可。這正是我們今天要把皮影戲制作成數字動畫的初衷,我們也相信這樣的表現手法能夠賦予傳統皮影戲新的生命及活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