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獨具魅力的西藏服飾文化

獨具魅力的西藏服飾文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9 09:32:03

  每一個地區的氣候都是不一樣的,而在不同氣候的影響下,人們的風俗習慣也就有所不一樣的,因而,所産生的文化自然的也就有所相異的,從最為直觀的服飾上就可發現。

  那麼,在西藏文化裡,西藏的服飾有怎樣的文化傳承呢?随小編去看看吧!

  藏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作為藏族文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藏族服飾文化也同樣源遠流長,多姿多彩,獨具魅力。

  一、藏裝的地域性差異

  藏族服飾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長袖、大襟、右衽、長裙、長靴、編發、金銀珠玉飾品等。由于長期的封閉性生存,總的來說,藏族服飾發展的縱向性差異不大,其基調變化亦小。藏族服飾的形制與質地較大程度地取決于藏族人民所處生态環境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生産、生活方式,因此,藏裝的地域性特征明顯。

  拉薩為中心地區的農民通常穿白色圓領右衽氆氇長袍,領子、袖口、袍邊鎮紅、黃、藍色帶十字花紋的花邊,長袍略長于人身高,穿時用一條繩子将袍子折短系于腰間,使袍子剛過膝蓋,腰部形成一個口袋以裝日常用品,出門時,夜裡袍子可當被子。

  拉薩為中心地區城鎮藏族服裝與農民有些差别,特别是婦女着裝。夏天,拉薩婦女穿無袖長裙,色彩、面料的選擇全然不同于牧民和農民。拉薩人喜歡用質地比較好的綢緞、哔叽等面料做藏裝,偏重選擇素淨、淡雅的顔色,與農牧民喜愛的大紅大綠強烈對比色彩恰恰相反。近年來城鎮居民着西裝革履者越來越多,就連拉薩近郊的農民穿傳統藏裝的也越來越少,漢裝、藏裝、西裝混穿現象普遍。

  藏北牧區的牧民,一年到頭幾乎都穿皮袍。皮袍光面朝外,前襟、後背、袖口用彩線縫出大幅圖案。一般男子皮袍處理較簡單,婦女的藏袍較複雜,要用許多條寬大的色帶飾邊,并排飾于後面,有黑、紅、綠、紫等顔色,數量大多為五至七條,也有的把皮面飾滿。藏北婦女還習慣将頭發分辮成無數根小辮,因為藏北寒冷,人們一年半載也難洗滌梳理幾次頭發,而且她們還将松耳石、瑪瑙、珊瑚、琥珀等直接穿串固定在發辮中,這在農區和城鎮難以見到。

  東南地區的工布服裝最典型的特征是男女皆穿“谷休”,即寬無袖袍。男子的“谷休”從腰部束紮,下擺不過膝,女裝“谷休”卻下垂至腳面。“谷休”大多是用氆氇制做的,也有用毛皮做的。工布男子都戴帽,特别喜歡戴一種從山南桑昂曲林傳去的用彩緞作裝飾的桑林帽。工布人的靴子也很講究,有“那刀”、“日局”兩種,男女均穿。“那刀”分上、中、下三等,“日局”靴是節日盛典才穿的。

  西邊的阿裡普蘭地區盛行羔皮袍,制做精細、裝飾典雅。羔皮袍的面料以毛呢為主,領、袖、襟底鑲水獺皮,外套綢緞,這在整個藏區都是較具特色的。而普蘭服裝的最精美、最獨特的卻是婦女的“孔雀”服飾,它與阿裡孔雀河的美名緊緊聯系在一起。孔雀河源頭似孔雀,它是美麗和吉祥的象征,為了使孔雀般的美麗和吉祥永生永世地存在于這塊土地上,婦女們的裝飾便模仿孔雀而流俗于今。

  婦女戴的帽子叫“町瑪”,是棕藍色彩線氆氇制做的圓筒帽,帽的底邊截一段為留辮子處,婦女的耳墜以珊瑚及珍珠連串而成,長約15厘米。獨特的帽子及耳墜象征孔雀的頭冠,婦女背部系“改巴”,即背部圍裙,“改巴”用毛色純白光滑的山羊皮制作,正中部鑲嵌帶有圓形花紋的棕藍色氆氇,是婀娜多姿孔雀的翅膀,底部開的三道叉口便是孔雀的尾羽。有的“改巴”皮面夾有色彩絢麗的綢緞,更具有非凡的風姿,猶如開屏孔雀臨現眼前,美麗多姿。

  總之,由于自然條件、生産方式的不同,藏族服飾豐富多彩,差異頗多,不勝枚舉。有些地區,縣與縣、鄉與鄉之間都有較大區别。目前已發現的服飾類型已有200多種,居中國少數民族之首。

  二、藏族服飾的審美情趣

  以各類重色、深色大底來襯托裝飾圖案和銀制飾品,這可以說是藏族服飾藝術的基本特征之一。藏北地區的藏袍多以白、褐為主,後藏農民喜歡用鮮明、醒目的重色,引人注目,給人以明快的感受,也反映出了藏族開朗、豪放的民族性格。這種深色大底的襯托效應引發藏族服飾藝術的另一個特點——色塊對比。

  藏族服飾中大膽地運用紅與綠、白與黑、赤與藍、黃與紫等對比色,許多白氆氇藏袍鑲以巨大的黑色袖口、領口和下擺,構圖生動,色澤對比十分強烈。婦女發飾中,常纏入鮮紅和翠綠、粉紅和天藍等對比色絲線、毛線,相互映襯。此外,各種滾邊有粗細花紋之間的對比等等,這些都是對深色大底襯托效應的進一步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