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穿在身上的無字史書”-漢族服飾文化

“穿在身上的無字史書”-漢族服飾文化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7-17 02:22:55

  漢族服飾文化是在漢族人們通過儒教《十三經》繼承下來的禮儀文化。我們每個人對于漢族的服飾應該并不陌生。因為,漢族是我們中國一個比較大的民族。漢族的服飾文化相比大家都不太陌生。漢族服飾文化究竟是什麼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漢族是我國也是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民族。其曆史源遠流長、文化輝煌燦爛。縱觀幾千年的曆史,漢族的服飾,在式樣上主要有上衣下裳和衣裳相連兩種基本的形式,大襟右衽是其服裝始終保留的鮮明特點。不同朝代、不同曆史階段,又各有不同的特點。

  在服飾的色彩上,漢族視青、紅、皂、白、黃等五種顔色為“正色”。不同朝代也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漢赤,唐服色黃,旗幟赤,到了明代,定以赤色為宜。但從唐代以後,黃色曾長期被視為尊貴的顔色,往往天子權貴才能穿用。

  服飾的原料,主要有麻布、絲綢、棉布、毛呢、皮革等。漢族的染織工藝,以其曆史悠久、技術先進、制作精美而在世界上獨樹一幟、享有盛譽。古代染織,特别是絲織方面,在相當長的時間内是世界上獨有的。古代的染色技術也極為卓越和先進,不僅顔色種類多,色澤豔美,而且染色牢固,不易褪色,被西方人譽為神秘的“中國術”。其方法大體可分為織花、印染、刺繡、書花四大類。

  漢族服飾的裝飾紋樣上,多采用動物、植物和幾何紋樣。圖案的表現方式,大緻經曆了抽像、規範到寫實等幾個階段。商周以前的圖案,與原始的漢字一樣,比較簡煉、概括,抽像性強烈。周朝以後至唐宋時期,圖案日趨工整,上下均衡、左右對稱,紋樣布局嚴密。明清時期,已注重于寫實手法,各種動物、植物,往往被刻畫得細膩、逼真、栩栩如生,仿佛直接采撷于現實生活,而未作任何加工處理,充分顯示了漢族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随着改革開放的潮流,中國已逐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産出口和消費國,這就意味着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服飾文化已走向世界的舞台在。

  然而要注意的是,當今社會,中國人所穿的服裝款式,無一不是西方服飾文化的照搬。盡管有中山裝以及一批所謂的改良版民族服裝,但已經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文化母體中脫變出來的現代服飾文化形态了。如果說硬要強調今天服裝的“中國特征”,隻是在西式服裝中塞入一些民族文化的符号罷了。

  雖然,我們常以唐裝、旗袍、中山裝作為民族服裝得到承認時而感到自豪,但在現實的生活中,在着裝市場上它們已退居到點綴的地位,占主導地位的依然是西服、夾克、T恤衫、超短衣、牛仔服等純西式服裝。站在中華民族的立點上,服飾文化的民族性不存在與國際性的相對地位問題,中國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飾文化,多姿多彩,并在不斷地豐富着現實生活,唯獨漢族的服飾文化消失了。

  縱觀中國三千年的服飾文化,服裝作為一種傳統文化現象,和民族的曆史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因此,要實現中國漢族傳統文化與服裝時尚的契合,首先要擺正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态度,重視對傳統文化内涵的挖掘。傳統漢族服飾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應遵循形式美法則。要運用其原理和方法,結合漢服文化元素的特征,并與西方服飾文化相互融合,創導中國以漢族為主體的服飾文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