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們喜聞樂見的劇種“河北評劇”

人們喜聞樂見的劇種“河北評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2:48:13

  評劇是流傳于中國北方的一個戲曲劇種,是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劇種之一,位列于中國五大戲曲劇種,評劇還有東路、西路之分,而在現今以東路評劇為主,對全國人民産生着較大的影響,具有很強的民間生活濃郁的氣息。

  那麼,下面就随小編一起從河北文化的角度去看看吧!

  評劇的曆史沿革

  評劇是在中國有較大影響的地方劇種之一。早在19世紀末,河北唐山一帶的貧苦農民于農閑時以唱蓮花落謀生,一八九零年前後就逐漸出現了專業的蓮花落藝人。蓮花落即稱“落子”,是一種長期流行在民間的說唱藝術,評劇就是在蓮花落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後,東北民間歌舞“蹦蹦”傳進關内,于是河北的蓮花落藝人便迅速地吸收了這種藝術,開始演唱如《王二小趕腳》、《王二姐思夫》、《楊二舍化緣》、《王大娘鋸大缸》、《丁香割肉》、《安安送米》等一類劇目,深受當地的農民喜愛。

  評劇藝術特點

  評劇的藝術特點是:以唱工見長,吐字清楚,唱詞淺顯易懂,演唱明白如訴,表演生活氣息濃厚,有親切的民間味道。它的形式活潑、自由,最善于表現當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鄉村都有大量觀衆。

  評劇唱腔是闆腔體,有慢闆,二六闆,垛闆和散闆等多種闆式。解放後,評劇音樂,唱腔,表演的革新取得顯着成就,特别是改變了男角唱腔過于貧乏的弊病,男聲唱腔有了新的創造。其表演藝術雖吸收了梆子、京劇的身段、程式,一度出現京劇化的傾向,但仍保持着民間活潑、自由、生活氣息濃郁的特點。

  評劇的角色行當

  評劇的行當是随着評劇的發展曆史,經過不斷豐富和完善而逐漸形成的。評劇的前身“蹦蹦戲”曾經曆了“對口戲”、“拆出戲”兩個階段,那時的行當也不象現今這樣分明。經過1909年至1921年的重大改革,評劇成為一個大劇種。評劇的行當,也依據表演的需要吸取京、梆等劇種的行當分類經驗,逐步形成生、旦、淨、醜門類齊全的規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