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我的藝術愛好

我的藝術愛好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8 22:02:39

我的藝術愛好(我的藝術人生)1

博特羅《音樂家們》。

一個真正的畫家,目之所及,皆能入畫。世界廣袤豐富如斯,将全部生命投入藝術創作,對我而言時間也不夠。每天清晨,我都前往工作室,潛心創作。我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但從孩提時起,便對繪畫抱有極大熱情,唯有沉浸其中,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樂趣與熱愛。年屆九旬,我已創作逾4500件油畫、2500多件其它類别繪畫,以及350多件原創雕塑。在我看來,對藝術的熱情與熾愛,以及日複一日的技藝磨煉,是成為藝術家的必經之路。

我的藝術愛好(我的藝術人生)2

博特羅《男人與馬》。資料圖片

故鄉是一生的風景

1932年,我出生在哥倫比亞的麥德林。那時,城市裡沒有大型博物館,也沒有任何形式的藝術教育。繪畫于我,仿佛呼吸般自然,自幼年起,便渴望成為一名畫家。我提筆畫下家鄉的風景,一畫,便是一生。

故鄉是我藝術生涯的起點,也是源源不竭的靈感來源。在我的畫中,從麥德林出發,人們可以看見拉丁美洲,看見那裡的人民和他們的真實生活。20歲時我便離開麥德林,生活在其他國家。人們會說,70年光陰會淡漠我與家鄉的聯系,但關于麥德林與拉丁美洲的記憶和氛圍,在畫中卻始終如光暈般氤氲不散,因為我憑借記憶作畫。

曾經,我在一個市場畫畫,臨摹一個站在面前的人。當他發現成為我的模特時,突然走過來撕碎了畫紙。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臨摹過眼前的人或景物。這反而令創作更加自由,當我要畫房子卻不需要看到一座真實的房子時,畫中一切都是記憶的痕迹。麥德林對我而言是如此熟悉,我在那裡學會生活,在街道穿行,在棕榈樹下漫步,故鄉的風土人情在時光中發酵,形成一種美妙的味道,留存于記憶,萦繞筆端。

在我的記憶裡,許多哥倫比亞人都住在鄉村小屋。于是,我畫中的麥德林被無盡的山峰環繞,猶如坐落在島嶼上的小鎮。那裡沒有公路,隻有用泥土或石塊堆砌的街道;沒有摩天大樓,隻有一兩層高的房屋,牆壁粉刷成白色,屋頂蓋着瓦片。沉睡的火山在遠方若隐若現,冒着深紫紅色的煙。植被郁郁蔥蔥,綠油油的香蕉樹長着寬大的葉片。就連靜物也是拉丁美洲的:放在桌上的是熱帶水果,奶昔有着哥倫比亞果汁的亮麗色彩,還有一盤克裡奧土豆或是熱騰騰的豆子。畫中的人們來自各個階層,從拉丁美洲的日常生活中走出,衣着随意,快樂祥和,或正要去沐浴,或從馬背上摔下,或正在鬥牛。我描繪的是拉丁美洲這片土地的一部分,也是最普遍、真實和純粹的拉丁美洲圖景。

在我看來,藝術作品要走向世界,地域特色很重要,為創作提供養分的正是我們生活的土地。正如家鄉之于威廉·福克納,終其一生,他都在書寫美國南部布滿塵埃的城市和發生在人們身上的故事。在家鄉拉斐特縣這個“郵票般小小的”土地上,福克納創造了一個平行時空——約克納帕塔法縣,在一次次的輪回中,探索着人類的宏大命題。

在我的藝術創作中,“拉丁美洲”貫穿始終。例如,“鬥牛”是哥倫比亞重要的民間活動與傳統儀式,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在很多年裡,我反複畫這個主題,用油畫、炭畫、水彩畫、素描等多種形式創作出“鬥牛”的世界。在那裡,雲朵明亮,沙土金黃,彩旗飛揚,是色彩的盛宴;鬥牛士們服飾豔麗,肢體強健,目光堅毅。死亡盤桓在人與牛之間,令靜止的畫面充滿張力。事實上,戈雅、畢加索、達利等都曾描繪過“鬥牛”,在繪畫史上,這是重要且充滿儀式感的主題之一。通過繪制“鬥牛”,我展現了家鄉的風情與傳統,也彙入世界藝術傳統之中。

我的藝術愛好(我的藝術人生)3

費爾南多·博特羅。博特羅在中國供圖

堅持自己的藝術風格

提起“博特羅風格”,人們常常想到“肥胖”。實際上,這些看似“圓鼓鼓”的人和物,隻是具有一定體積而已。17歲時,我就對表現體積很感興趣。在早期水彩畫中,我跟随直覺,進行了一系列嘗試。當我在歐洲,尤其是意大利學習繪畫大師的作品時,發現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喬托、馬薩喬、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都強調體積,這使畫面更具視覺和感官沖擊力,色彩和形式也更為突出。然而在藝術史上,體積常被忽視和遺忘,例如中世紀。直到14世紀,喬托重新強調體積的重要性。從那時起,到20世紀,每位畫家都或多或少地在作品中表現體積與空間。

人們也許會說我的作品“誇張”地表現了“體積”,但藝術創作本身就是誇張,梵高、馬蒂斯強調色彩,波提切利、賈科梅蒂青睐優美的線條,博特羅則關注體積。體積能夠制造對深度的視覺幻象,為在畫布或牆壁上展現三維物體提供可能性。對體積進行感性探索,是一種審美變形,飽滿的形态和豐富的色彩令作品更具張力和詩意,更能打動人心。我認為生命有限,藝術應該贊美事物,贊頌生活,令人感到愉悅。因此,我在作品中以強烈的體積感、視覺的和諧性、合理的顔色搭配和靜止的人物形成平衡的組合,給觀者帶來田園詩般的審美體驗。數十年來,在各類作品中,我始終堅持這種藝術風格,它如我的聲音般無法改變。

例如,我雖然熱愛歐洲繪畫,心儀戈雅和委拉斯凱茲,但在對名畫進行再創作時,依然堅持自己的風格。這些作品絕非大師之作的簡單翻版,它們體現出我對經典藝術的思考和诠釋。我欣賞這些藝術史上的經典,反複學習揣摩,在藝術傳統的滋養中磨煉了繪畫技巧。但對創作者來說,獨特的想法和風格非常重要,既要吸收傳統,更要形成自己的風格。你可以選擇一位畫家的主題或作品,但要用自己的風格呈現它,讓它成為你的原創作品。所以,即使我“重現”梵高的《向日葵》,花瓶和花朵也充滿體積感,具有我标簽般的藝術風格。

藝術家形成個人風格,需要時間的灌溉。這種風格因生活經驗的積累而深化,因想法的成熟而深刻,因視野的拓展而愈發豐富。在數十年的藝術生涯中,我始終堅持自己的風格,即使面對質疑,也從未動搖。通過年複一年的磨煉,通過不斷加入新的創作主題,形成新的創作序列,我的個人風格更加确定,愈發鮮明,得到世界各國觀衆的認可。

有人曾對我說,我的作品令人想起中國唐朝的藝術風格,那些豐腴的仕女,那些強壯的駿馬。我喜歡唐朝的藝術,希望能來中國欣賞這些優美的作品和恢弘的建築。來中國辦展覽,一直是我的夢想。2015年,這一夙願得以實現——“博特羅在中國:費爾南多·博特羅作品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

回顧這次中國之行,孩子們的笑臉給我留下最為深刻的印象。展覽第一天,很多學生來參觀,他們看到我的畫後特别激動,非常高興。麥德林距離北京如此遙遠,這些具有濃郁拉美風情的作品在地球另一端被這麼多中國孩子欣賞,令我驚喜又感動。故宮博物院也令我念念不忘,這座雄偉皇家建築的大紅色渲染着我的記憶。後來,我在許多作品中都使用了這抹莊重美麗的紅色。

言語不足以表達我對中國的欽佩和喜愛,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分迅速。目前,我正計劃來華舉辦展覽,希望能夠早日成行,再次來到中國,這個美麗優雅的國度。

(作者費爾南多·博特羅為哥倫比亞著名畫家、雕塑家,王佳可采訪整理)

來源: 人民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