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男大當婚, 女大當嫁”,指的是人到了一定年齡,男的應該娶妻生子,女的應該找到如意郎君,不然成為大齡剩男剩女,耽誤了自己的終身大事。
近日,一則“關于28歲還沒有結婚算是晚婚嗎?”的話題,引起人們的熱烈讨論。據網絡投票顯示,有半數人認為31~35歲才屬于“晚婚”中的“晚”。近半數人認為晚婚的年齡應該處在35~40歲,而少數人認為25~30歲就屬于晚婚。
當然,這份調查問卷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觀點,但是也從側面反映了部分網友的想法。從調查不難看出,大多數人認為隻要過了30歲,就屬于晚婚。
小編也認為,超過30歲才屬于真正意義上的“晚婚”,28歲結婚并不屬于晚婚。這不僅是因為三十而立的緣故,也不是為了追随别人的觀點,而是作為過來人告訴大家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古代早有記錄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統文化影響下,我國古代社會婚姻的重要目的就是:“早孕多子,養子防老,傳宗接代,光耀家族,以繼香火”。
在西周,最早在《周禮·地官·媒氏》中記載“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即男子30歲結婚、女子20歲嫁人,《尚書》,《白虎通義》中也有此類說法。
由于古代社會物質貧乏,衛生條件差,戰争頻繁使得多數人的壽命并不能得到長久。因此,《周禮》所規定的男30而娶,女20而嫁其實指的是當時最高的法定婚齡。
到了漢代,在《漢書·惠帝紀》記載:“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意思是女子的結婚年齡為15歲以上30歲以下,過了三十歲還沒結婚的要征稅。
到了元朝,鄭氏家禮規定,男子十六歲至三十歲,女子十四歲至二十歲均為成婚年齡,可以自由婚配。
綜上,早在古代雖然沒有直接記錄說28歲結婚不屬于晚婚,但都是以30歲為界限來提倡當時人的嫁娶行為。因此可以得出結論,目前28歲結婚不屬于晚婚,而是還在适婚年齡中。
有科學依據有研究顯示,在日本女性初育年齡由25歲延遲至28歲,美國從24歲攀升至35歲。而在我國,初育年齡從23歲上升到26歲,而再育年齡從26歲上升到30歲。
從優生優育的角度來看,最佳生育年齡對于女性來講處23-30歲之間,男性是25-35歲之間。
30歲以前生育對于女性來說是最佳的,它的科學依據是女性的卵子是從她母親懷她的時候已經在發育了,到了青春期之後,每個月會有一個成熟的卵泡排出來,這樣和精子結合之後就會形成胚胎。
而對于男性來講,25-35歲之間是比較合适的生育年齡,不管是生理的發育還是心理的發育,包括他的事業,經濟收入等等這些條件鬥比較成熟,能承擔一個父親的責任,因此,對于男性的最佳生育年齡反而沒有那麼多影響。
所以從科學的角度講28歲對男女來說并不是真正的晚婚,而是過了30歲才算是漸漸步入了晚婚的行列。
社會原因
随着社會轉型,經濟發展迅速,人們價值觀念的提升,青年人的婚戀觀念也發生了變化。雖然規定了法定婚齡,放開二胎、三胎政策,但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們卻并不急于步入婚姻殿堂。
因此,28歲結婚也沒有被認為晚婚。從受教育程度的角度來看,絕大多數人都是本專科文憑,而這時候大多數人都有22~24歲。
更何況,目前大學本科畢業并不意味着學習生涯的結束,差不多有半數人會繼續讀書,達到學曆提升。
而沒有繼續學習的人會走向社會,選擇就業。就業也包括多方面,包括考公、考編、考各種資格考試,以及進入社會的方方面面進行就業。
由此,28歲正是一個尴尬的年齡,年輕人們大多還在學習,剛就業或者有幾年的就業經曆。因此他們沒有太多自己的積蓄,也有多數人還在靠着父母接濟。
經濟因素注定是關鍵的原因。高房價、天價彩禮、生育成本、男女比率失調都是我們無法忽視的問題,因此讓年輕人早婚早育終究有點不現實,28歲并不算晚婚。
結語:“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是所有人對愛情,婚姻的美好遐想,婚姻大事更是人們一生中濃墨重彩的一部分。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想以最美好的姿态來迎接自己最神聖的時刻,也想把自己最好的東西給予自己的另一半以及下一代。
因此,28歲并不尴尬,28歲結婚也不會屬于晚婚。盡管如今生活節奏快,但是人們也不能一味跟着焦慮,我們是生活的主人,不可以被生活所奴役。
樓市調控,移風易俗天價彩禮,推行雙減政策,都改善着人們的生活質量,推動着經濟發展。相信不久的将來人們不會焦慮自己有沒有晚婚,而是隻要到了法定婚齡大家都可以結婚,而不會被其他附着東西所牽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