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源遠流長,在曆史上它受到了荊楚文化的影響,又經曆了宋代以來諸次大規模移民導緻的文化中心南移,從而組合、建構出獨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形态,孕育出無數英雄俊傑,對近代中國的救亡圖存運動産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那麼湖湘文化元素包括哪些呢?
湖湘女書
女書是湖南江永女書專用的漢語方言音節表音文字,其使用者主要是漢族婦女,也有當地一些放棄瑤語隻用漢語的平地瑤婦女使用。
女書作品一般書寫在精制布面手寫本(婚嫁禮物)、扇面、布帕、紙片上,分别叫做“三朝書”、“歌扇”、“帕書”、“紙文”,也有的繡在帕子上,叫“繡字”。
當地婦女有唱歌堂的習慣,常常聚在一起,一邊做女紅,一邊唱讀、傳授女書。婦女們唱習女書的活動被稱作“讀紙”“讀扇”“讀帕”,形成一種别具特色的女書文化,女書靠母親傳給女兒、老人傳給少年的自然方式,一代代傳下來。
“女書”是中國語言生活中的一個奇特現象,更是人類曆史上一個獨特的文化發現,具有文字學、語言學、社會學、民族學、人類學、曆史學等多方面的學術價值,因而被國内外學者歎為“一個驚人的發現”、“中國漢語文字曆史上的奇迹”。
湖湘剪紙
剪紙分南北。據民俗專家指出,黃河流域的剪紙粗犷而質樸,主要配合民俗活動而用,多寫意表現。長江流域的剪紙精巧而細膩,主要用于女紅刺繡的花樣、繡模,多寫實描摹。
而湖湘剪紙地處長江流域,内容豐富,風格各異,有湘西的踏虎鑿花與苗族剪紙,有湘中剪紙、望城剪紙、梅山剪紙、湘南的大橋剪紙等,涵蓋漢族、苗族、土家族、侗族、瑤族、白族等民族,具有湖湘文化中關注現實,切近生活的特色。
湖湘建築
湖湘建築尤以自上古沿續至今的幹欄式建築和明清時期府第式、莊園式和街衢式建築,最具特色,盡顯了湘人浪漫的建築情懷與和諧的人文理想。
幹欄式建築主要集中在湘西南、湘西北廣大的少數民族地區。這類建築适應當地山高林密、氣候濕熱、地形複雜、資源豐富、取材與營造方便的特征,一樓架空,二樓居人,俗稱“吊腳樓”。或依山成村,或臨水成院,形成一個個氣勢恢宏又充滿靈秀神韻的建築群體,完美地融入自然山水之中。
在廣大的湘中、湘南地區,居民以漢人為主。明清兩代的磚木結構府第式建築,為湖湘建築文化的代表。這些建築群落,一方面,從建造規制上,嚴格遵循着儒家禮法傳統,反映出高下有等、内外有别、長幼有序;另一方面從營造裝飾上,則又不失湘人的浪漫情懷。
湘中南多大戶望族,聚族而成,自然形成村落,一個村落往往就是一個家族。如湘中地區的曾國藩富厚堂,戴海還柏蔭堂,以及曾被稱為中國第二大地主的劉敏吾莊園。又如湘南桂陽的陽山村何氏家族、永興縣闆梁的劉氏家族等。
湘南民居建築以分棟相銜的街衢式建築群最有特色。代表有貴陽陽山村的何氏家族建築群,與四清湖萬華岩風景區連成一體,南望羅坦坪天兵岩,僅咫尺之遙。三面環山,一面傍水,外看不顯山不露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