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戲是我們國家級的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項目,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民間的一種戲劇藝術之一。侗戲也是侗族人民在長時間生活實踐當中創造出來的精神财富。那麼,大家對于侗族的東西是否有所了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侗戲是我國民間戲曲中的戲種之一,是侗族人民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創造并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它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多流行在貴州省的黎平、從江、榕江,湖南省的通道,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三江、龍勝等縣的侗族村寨。
侗戲的發展源遠流長,經曆人民群衆集體創作、集體傳播、不斷得到加工、改造,古樸而不單調,抒情而不低劣。民族民間特色鮮明,有深厚的群衆基礎并尚在發展之中,其内容豐富多彩,形式清新活潑,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從學術上看,它是有發展前途的民族民間劇種之一。
侗戲的主要劇目
侗戲流傳的劇目較多,來源也比較廣。侗族廣為流傳的琵琶歌、民間故事和漢族故事都是改編侗戲的素材。漢族戲曲劇目也經常被改編和移植成侗戲。根據侗族民間傳說故事改編的劇目有《珠朗娘美》、《劉美》、《金俊與娘瑞》等;根據漢族故事改編的劇目有《陳世美》、《梁祝姻緣》等;曆史故事劇有《吳勉王》、《李萬當》等;移植漢族戲曲的劇目有《生死牌》、《十五貫》、《白毛女》等;創作的現代劇目有《團圓》、《二十天》、《一個南瓜》、《楊娃》、《好外孫》等。這些劇目故事情節與其它劇種的劇本大緻相同,但基本的結構與格式卻按侗戲的特點編寫。侗戲劇本詞句生動,韻律嚴格,講究尾韻、腰韻、連環韻,一出戲,也就是一首叙事長詩。與其它劇種比較,侗戲在這方面别具一格。
通道侗族自治縣侗戲協會成立
通道侗族自治縣侗戲協會經長期籌劃,精心準備,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于2013年10月31日成立。通道縣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是侗族文化遺産保存最為真實完整的區域之一,境内文化遺産資源十分豐富。縣委、縣政府曆來重視文化遺産的保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顯着成績。侗戲協會的成立是侗戲保護、研究、傳承、創新進程中的一件大事、一件好事,更是一件喜事,它的成立必将對侗戲的保護傳承、研究創新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對弘揚侗文化、宣傳侗文化、提升侗文化産生積極影響,有着深遠的現實意義和工作意義。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侗戲劇目已發展到多個。它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波及到了黔、湘、桂、鄂等整個侗族地區,并且十分活躍在民間,茅貢乃至整個侗族地區形成了“少兒學戲,青年唱戲,老人看戲”的濃厚氛圍,引起了國際及國内有關專家學者的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