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畢加索一生最愛的人物

畢加索一生最愛的人物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6 13:01:07

由鼓樓西劇場出品,法國著名劇作家讓·科克托編劇,青年導演張彤執導,演員李梅主演的話劇《人類的聲音》于6月6日至16日在鼓樓西劇場上演。《人類的聲音》(La Voix humanine)是法國二十世紀最負盛名的劇作家讓·科克托(Jean Cocteau)寫于1930年的戲劇作品,作品問世以來一直被全世界優秀的女演員視為最具挑戰的戲劇作品。英格麗·褒曼與索菲亞·羅蘭分别在1966年與2014年主演過由這部戲劇改編的同名電影。2014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劇團的藝術總監、導演伊凡·範·霍夫曾将這部作品的荷蘭語版(附中文和英文字幕)帶到過第二屆烏鎮戲劇節的舞台,而此次《人類的聲音》戲劇中文版,也是首次在中國舞台亮相。

畢加索一生最愛的人物(這位法國詩人成就了畢加索)1

《人類的聲音》劇照。攝影:李晏

作為話劇《人類的聲音》的編劇,讓·科克托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的身上不隻有編劇的标簽,他還是法國著名的詩人、小說家、戲劇家、畫家等。他出版了27本詩集、17部劇本、17部散文集、7篇長篇小說,參與制作了幾十部電影,繪畫作品更是難以計數。他與畢加索、可可·香奈兒、斯特拉文斯基之間的逸聞趣事更是被後人廣為流傳。

他一手發現和扶持了20世紀文學怪才讓·熱内,還設立了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學獎。1954年,讓·科克托當選為法蘭西文學院院士。此外,他還擔任了3年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委員會名譽會長。至今,戛納國際電影節的舉辦地電影宮中,還有“讓·科克托大廳”,以示對這位前輩的追念。

總而言之,在20世紀重要的藝術類型中都有讓·科克托的身影。

畢加索一生最愛的人物(這位法國詩人成就了畢加索)2

讓·科克托。圖片來自網絡

詩人的初出茅廬,便一鳴驚人

雖然讓·科克托擁有衆多頭銜,但他卻認為自己隻有一個身份——詩人。其他類型的創作無非是詩歌不同的表現形式,應該被命名為詩人繪畫、詩人戲劇或詩人電影。

科克托出生于當時法國的中産家庭,從少年到青年經曆了漫長的求學生涯。1909年,20歲的科克托發表了詩集《阿拉丁神燈》(La Lampe d'Aladin),成為了巴黎藝術沙龍的常客。就在那時候,科克托結識了推動整個歐洲芭蕾舞劇發展的謝爾蓋·佳吉列夫。1911年,在出版詩集《輕浮的王子》之後,科克托為俄羅斯芭蕾舞劇團創作了芭蕾舞劇《藍色列車》。在那個藝術爆發的年代,科克托逐漸成為了巴黎文藝圈的核心人物。他創作詩歌,出版詩集,幾乎與當年歐洲所有的藝術家都有過交集。

成就畢加索

了解畢加索的人都知道,他的創作分為“藍色時期”、“玫瑰紅時期”、“黑人時期”、“分析和綜合立體主義時期”、“超現實主義”等。在科克托認識畢加索的時候,畢加索正處于他創作的“立體主義時期”。一位是初出茅廬的藝術天才,另一位則是社交達人,很自然的,科克托與畢加索建立起了友誼。

畢加索一生最愛的人物(這位法國詩人成就了畢加索)3

2019年6月14日,“畢加索——一位天才的誕生”在北京展出。圖/視覺中國

科克托利用起自身在巴黎的資源優勢大力推崇畢加索。1919年,他甚至為畢加索創作詩歌《畢加索頌》。在科克托的大力舉薦下,畢加索很快步入了巴黎的藝術圈。1924年,科克托創立《超現實主義革命》并發布了《超現實主義宣言》。與此同時,畢加索也迎來了令他在世界上名聲大噪的“超現實主義時期”。1963年,科克托離開了人世。十年之後,畢加索逝世。科克托成就了畢加索,也成就了兩人一生的友誼。

當然在此期間,其實科克托也曾與人交惡。1918年,他發表音樂論文《雄雞與小醜》時,因為藝術觀點的不同,科克托與現代主義音樂大師斯特拉文斯基爆發矛盾。但兩人後來達成和解,科克托還為其撰寫了音樂劇劇本《俄狄浦斯王》。

香奈兒最親密的朋友

讓·科克托是香奈兒與現代藝術的一個從未中斷的連接,1949年他寫作出版的《法蘭西皇後》一書全部的靈感來源也來自于香奈兒。科克托也曾表示,他和香奈兒終身都是好友,彼此間在創作上互相砥砺,印證了一個時代的創意發展。

在可可·香奈兒的生活圈裡,畫家、音樂家、詩人、編舞家、攝影師和電影制作人是不可或缺的,其中包括她所傾慕的音樂家斯特拉文斯基和結構主義藝術家羅欽科。1921年,在一次私人晚宴上,香奈兒首次結識了科克托和畢加索。在20世紀20年代,他們一度圍聚在俄羅斯芭蕾舞劇團靈魂人物佳吉列夫(Serge Diaghilev)的身邊,科克托寫劇本,畢加索繪畫布景,斯特拉文斯基譜曲,香奈兒為劇團設計服裝。

香奈兒的首次參與劇場創作,便是替科克托的作品主理戲服和化妝。1922年秋天,在蒙馬特區一個又小又破的“工作室戲院”裡,科克托、畢加索、香奈兒共同合作了舞劇《安提戈涅》。第二年,他們三人與斯特拉文斯基共同合作,為俄羅斯芭蕾舞劇團創作的芭蕾舞劇《藍色列車》也成為了至今仍為世人稱道的不朽之作。

大器晚成的電影奇才

在科克托生命的前四十年裡,基本上涉獵了除電影外的所有藝術領域。直到1927年,他才嘗試電影拍攝。而這部與朋友一起拍攝的《讓·科克托拍電影》的16毫米影片已無處找尋。1930年,一位子爵出資一萬法郎,請他拍攝了一部實驗電影《詩人之血》。事實上,科克托早年在創辦《文學》雜志的時候,就已經認識了雷内·克萊爾、讓·雷諾阿、馬賽爾·卡内爾、讓·維果、費爾南·萊熱等一衆先鋒派導演。受他們的作品影響,科克托的第一部電影《詩人之血》也是超現實主義的風格,影片的實驗态度和多姿多彩的詩意震驚歐洲,曾在紐約連續上演兩年。其後,科克托專心文學運動,并到處旅行。

畢加索一生最愛的人物(這位法國詩人成就了畢加索)4

《詩人之血》。圖片來自網絡

1940年之後,讓·科克托重新回到影壇,繼續電影的創作。科克托先嘗試了劇本的創作。1946年,他與雷内·克萊爾共同導演了他的第一部叙事電影《美女與野獸》。圍繞這部電影作品,他還寫了拍攝日記以及他自己的評判文字(《關于電影》)等。那一年,正值第一屆的法國戛納電影節。憑借着雷内·克萊爾的拍攝經驗和科克托的創作,《美女與野獸》自然進入了當年的主競賽單元。

在科克托一生的電影創作中,《詩人之血》、《俄耳甫斯》和《俄耳甫斯的遺囑》三部電影被稱之為“俄耳甫斯三部曲”,他曾說:“《俄耳甫斯》曾經是我的‘總和’,我将自己全部的生活都放了進去。而《俄耳甫斯的遺囑》将是我對電影的告别。” 三年後,科克托去世。有趣的是,《俄耳甫斯的遺囑》中,畢加索還親自客串了一把。這部電影似乎也是畢加索唯一一次在劇情類的電影中登場。

畢加索一生最愛的人物(這位法國詩人成就了畢加索)5

畢加索出現在《俄耳甫斯的遺囑》中。圖片來自網絡

戲劇成就

讓·科克托自己寫有劇本17部之多。較為著名的除根據古希臘神話傳說改編而成的劇本《俄耳甫斯》外,還有《人類的聲音》、《地獄的機器》、《可怕的父母》、《圓桌騎士》、《打字機》、《雙頭鷹》、《酒神》等。這些劇作不僅很好地體現了讓·科克托獨特的戲劇主張,而且還集中體現了超現實主義常用的藝術技巧和手法。

科克托像大多西方戲劇家一樣,喜歡翻新希臘神話題材,《俄耳甫斯》和《地獄的機器》都取材于西方人耳熟能詳的希臘神話故事,但是從思想和表現上都完全現代化了,這兩個劇目都成為法國戲劇史上的重要作品。

他的獨幕獨角劇《人類的聲音》又是一種創新。這幕劇十分奇特,僅僅是一個人的對話,一個女人同一部電話的對話,便是“人聲”,百味的“人生”。科克托将《人類的聲音》這出戲壓縮到最簡單的地步:一個房間、一個人物、一部電話,卻傳達出不能再沉重的情感。沒有情節,除了拿起或撂下電話,也沒有什麼動作,隻有單一的聲音,人聲,但是其力度并不亞于一台大戲。

新京報記者 劉臻 編輯 徐美琳 校對 付春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