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位于中國西南地區四川盆地區域内。該區域資源豐富,有着肥沃的土地,和大自然給予的良好條件,有“天府之國”的美稱。成都自有記載以來就是一個人文條件與自然條件很好的城市,有錦城與蓉城之稱。本期的成都文化帶你了解成都為什麼選擇叫蓉城。
蓉城,是四川省會成都的别稱芙蓉城的簡稱。
成都名字的來曆,據《太平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曆史經過,“以周太王從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漢代,成都的織錦業發達,成為朝廷重要貢賦來源,朝廷遂設置錦官管理,并在城西南築“錦官城”,後世因此把錦官城作為成都的别稱,簡稱“錦城”。
漢代的成都,經濟已相當繁榮,晉人左思在所着《蜀都賦》中稱“既麗且崇,實号成都”,是西漢時期的著名五都會之一。五代時,後蜀皇帝孟昶偏愛芙蓉花,命百姓在城牆上遍植芙蓉樹,花開時節,成都“四十裡為錦秀”,故成都又被稱為芙蓉城,簡稱“蓉”。
地理狀況
成都是四川省省轄市,四川省省會。位于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中部。介于東經102°54′~104°53′,北緯30°05′~31°26′之間。東北與德陽市、東南與内江市毗鄰,西南與雅安地區相接,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與眉山地區相連。東西最大橫距192公裡,南北最大縱距166公裡,轄區總面積1.24萬平方公裡,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92.2平方公裡。
現轄成華區、武侯區、青羊區、錦江區、金牛區、龍泉驿區、青白江區、新都縣、雙流縣、郫縣、溫江縣、大邑縣、金堂縣、蒲江縣、新津縣等7區8縣,代管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
總人口980.74萬人,其中城市人口301萬人。境内海拔387~5364米,市域東部為龍泉山脈,西部為縱貫南北的龍門山脈。平原面積占36.4%,丘陵面積占30.4%,山區面積占33.2%。平原地區西北高、東南低,平均坡降0.3%。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6.7℃。年平均日照時數1071小時,年平均降雨量945.6毫米。
城市特點
成都自古為西南重鎮,三國時為蜀漢國都,五代十國時為前蜀、後蜀都城,文化遺存豐富,1982年公布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成都有2300多年建城史。秦漢以來,成都就以農業、手工業興盛和文化發達著稱,曆代都是中國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長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漢代成都與洛陽等并列為五大都會之一。
唐代商貿繁榮,與揚州齊名,稱為"揚一益(成都)二"。宋代成都印刷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币。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就是成都。杜甫的著名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生動地描繪了成都當時作為長江上遊重鎮和西南經濟文化中心商賈如雲、車水馬龍的繁榮景象。成都生物資源豐富,珍稀植物有銀杏、珙桐等。
珍稀動物有大熊貓、小熊貓、金絲猴等。中藥材有860多種,川芎、川郁金、烏梅、黃蓮等蜚聲中外。成都市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迹中外馳名。全市現有人文景觀172處,其中尤以武侯祠、杜甫草堂、王建墓、都江堰、二王廟、青城山最具特色。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19處。有世界唯一的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地處由劍門蜀道、九寨溝、峨嵋山、長江三峽等地組成的四川旅遊環和全國旅遊環的聯絡點上,還是内地前往西藏的主要通道,旅遊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結束語】成都市旅遊自有豐富,那裡有的名勝古迹遠近馳名,有是國寶大熊貓的故鄉。成都境内的九寨溝,峨眉山等地都是令人心之所向之處。有機會的朋友們,成都是你不容錯過的好去處之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