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中華民族故事 上行下效

中華民族故事 上行下效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23 03:58:11

  俗話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普通老百姓對權威人物的審美取向是非常趨同的,作為領導人或具有社會影響的公衆人物,其一言一行必須謹慎,必須充分考慮社會影響,否則将造成嚴重的後果。那麼今天的民族故事就為你講述古人對此是怎麼看的。

  賈曾是唐代洛陽人。他的父親賈言忠,在高宗李治朝任侍禦史、吏部員外郎,官階很高。賈曾年少時,受父母的影響,好讀書,尚氣節,工文辭,頗有名氣。睿宗李旦立三子李隆基為太子後,選派他為太子舍人。李隆基即位後,任命他為谏議大夫、知制诰(相職),朝令文告,多出其手。

  賈曾之所以受到李隆基器重,因為他敢于直言進谏。李隆基做太子時,多好女伎,經常命手下人四處訪求美貌的女子,教她們學習音樂,供自己玩樂。對此,賈曾直言進谏說:“從前魯國重用孔子,幾乎稱霸于世。齊國懼怕魯國,就向魯君進獻美貌的女伎,以迷惑魯君。魯君接受了,孔子就離開了魯國。西戎重用由餘治理國家,兵強國富。秦人施行反間計,送上女伎蠱惑戎王,由餘就逃離戎地。這都是聖賢名士所忌諱的。”

  賈曾又谏道:“那些經常拿女人尋歡作樂的王孫們,必然會被女伎妖豔的容顔所蠱惑,就會喪失志氣,不務正業。上邊這麼做,下邊也就仿效去做,這樣淫風惡習就将形成。敗壞國家,惑亂人倫,實實在在是從這兒開始的啊。”

  “希望太子能夠下令摒除樂伎,敦正教化,傾聽德音,使雅、頌之樂發揚光大,不要再令臣下訪求女樂了。這樣一來,朝野内外的人都知道殿下您遠離聲色佞臣,就會忠心擁戴您。”李隆基聽了他的忠告,使禁絕了女樂。

  後來,“上行下效”這一典故,用來比喻上面的人怎麼做,下面的人就學着怎麼幹。《白虎通義·三教》中就有“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這樣的話,不過,這裡的上行下效,多是指不好的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