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民族根據地方特色,居住環境的不同,都有自己傳統的民居。赫哲族文化曆史也很悠久了,它的民居也結合當地捕魚打獵為生的特點,綜合民族人民的智慧,建立屬于自己民族特色的居住環境。雖然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傳統文化被保留了下來。一起去看一下赫哲族的傳統民居“撮羅子”。
赫哲族是北方唯一以捕魚為生的民族,他們居住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裡江三江流域,自古以來一直從事漁獵生産。這種生産方式在他們的民居上也有所表現。以捕魚為生的赫哲族,一般将房屋建在江河沿岸的高處,既便于捕魚,又可避免江水泛濫的危害。
“撮羅子”,用簡單的材料如木架支承為“人字屋”,就地而架,随地而建,木架之外放上獸皮為防護材料,也有的人家用草頂,這種“撮羅子”沒有外牆,而是将外層與屋頂連接成為一個面,牆即是斜牆也是屋頂,不分外牆與屋頂,兩者相連結,構成“人字牆”,東北地區的人叫它為“馬架子”。
在屋内四面用獸皮挂滿牆,一直挂到屋頂,在地面上可鋪上幾層氈子與獸皮,這與原始人居住方式也沒有什麼大的區别。這樣的房子小,實際上從外部觀之,如同稻草編成的,最上部用繩子綁紮,紮深固定就可以了。
在這樣的房屋中心部位可以生火取暖。升火時用一個鐵架子,用盤承托,火架子上煮肉或在架子上做飯,這與蒙古人在蒙古包裡的生活方式相仿。但是“撮羅子”房與蒙古包相比,就遜色多了。這是臨時性的建築,多建于水邊,供夏季捕魚時居住,用完即扔掉。
你可能會喜歡:
盤點:柯爾克孜族的節日大全
極具特色的達斡爾族抹黑節文化
高原上的撒拉族音樂文化
悠久的柯爾克孜族曆史文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