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古代勵志故事為我們帶來的是草聖大家張旭的故事,洛陽城内陽光普照,莺歌燕語,一派歌舞升平的繁榮景象。此時,在繁華的市中心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喝彩聲、擊節聲不絕于耳,街頭巷尾的小商小販忘記了手中的活計忙着去趕場……
這是發生在唐文宗時代的一個故事。洛陽城内陽光普照,莺歌燕語,一派歌舞升平的繁榮景象。此時,在繁華的市中心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喝彩聲、擊節聲不絕于耳,街頭巷尾的小商小販忘記了手中的活計忙着去趕場,身居雅齋的飽學之士也邁出鬥室匆匆忙忙趕去觀看,就連身處異鄉旅行者也駐足欣賞。
是什麼遊戲雜耍如此熱鬧,原來是被世人稱作“張颠”祖籍為蘇州的張旭長史正在揮毫潑墨,你看他,臉色紅潤,額頭青筋突起,酩酊大醉,口中念念有詞,時而呼喊大叫,時而踉跄奔走,如醉如癡,如颠如狂。蓦然,他手操飽蘸水墨的毛錐,似醒似醉,搖搖晃晃地在鋪張開得宣紙上,神馳般地盡情揮灑開來。
刹那間,筆墨淋漓,滿紙氤氲,變幻多端,如駿馬奔馳,倏忽千裡,如群龍戲海,躍然紙上。通觀此時的書作,斐然跌宕,動靜交錯,波瀾起伏而又井然有序。時而低昂回翔,翻轉奔逐,時而若狂風大作,萬馬奔騰。狀其聲潇灑澎湃,抒其情深沉豁達。書者的情感在酒神的相助下,似明空的皓月,如澄澈的流水,像铿锵的玉聲。圍觀者翹首觀望,喝彩聲、頓足聲、擊節聲響切雲霄。
一會兒,張旭将毛筆丢向一邊,東奔西走,嘴中大呼長嘯,濃濃的酒氣從口中散出,狂态颠逸之相,讓人忍俊不禁。正當圍觀的人們為之驚訝、贊歎之時,可見醉意狂态中張旭将頭迅速的放到了盛滿墨水的硯池當中扭轉了幾下,然後神速地将濡墨的頭在紙上遊走如飛,來往無矩,身體不斷的晃動,嘴中不時地狂喊,墨水不住地流淌。此時此刻頭變成了書寫的工具,身體成了粗壯的筆杆子,頸部似乎變為了執筆的靈巧有力的大手。
頃刻間,接連不斷的喝彩聲喧嘩聲頓時戛然而止,整個場面空氣似乎一下子凝固了,山色為之沮喪,天地為之低昂,人們面面相觑,無不歎為觀止。詩仙李白有詩贊道:“楚人盡道張某奇,心藏風雲世莫知。三吳郡伯皆顧盼,四海熊俠争追随”。
張旭精彩的書法表演,很快不胫而走,傳為佳話,大江南北,朝野上下,無不為張旭的書法藝術所感染。
據傳,張旭在蘇州常熟任縣尉期間,有一天,一位儒雅的老人手捧着一張狀紙前來告狀,張旭詳細地了解了案情的前因後果,又仔細地端詳了一下這位老人,覺得盡是些如柴米油鹽的生活瑣事,便操起毛筆在案紙簡單地作出了判決,老人手捧着書有張旭判語的狀紙,露出了滿意的神色,便急匆匆的告辭。可過了幾天,這位老人又來告狀,張旭看了看跪在台下的這位老人,臉色一沉故作生氣的樣子問道:“你這老人又有何不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