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土樓,我們第一反應就是“永定土樓”,其實除了永定土樓,福建閩南有些地方也有土樓建築,土樓最具特色的就是結構圓形的土牆建築。那麼接下來,一起和城市文化來了解福建,土樓建築群及村落吧!
福建土樓,包括閩南土樓和一部分客家土樓,總數約三千餘。通常是指閩西南獨有約利用不加工的生土,夯築承重生土牆壁所構成的群居和防衛合一的大型樓房,形如天外飛碟,散布在青山綠水之間。主要分布地區以中國福建西南山區,客家人和閩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廣東三省交界地帶,福建土樓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大型民居形式。
福建土樓,因其大多數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稱“客家土樓”。土樓産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以土、木、石、竹為主要建築材料,利用未經燒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質黏土和黏質沙土拌合而成,用夾牆闆夯築而成的兩層以上的房屋。
福建土樓含福建省永定區的高北土樓群、洪坑土樓群、初溪土樓群和衍香樓、振福樓,南靖縣的田螺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和貴樓、懷遠樓,華安縣的大地土樓群。其中二宜樓位于華安縣仙都鎮大地村,它是我國圓士樓古民居的傑出代表,素有“土樓之王”“國之瑰寶”之美譽,它以規模宏大、設計科學、布局合理、保存完好聞名遐迩,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土樓是東方文明的一顆明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村民居建築,是中國古建築的一朵奇葩,它以曆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等特點獨立于世界民居建築藝術之林。
景觀特征
世界獨具特色的大型民居建築,遵循了“天人合一”的東方哲學理念,就地取材,選址或依山就勢、或沿循溪流,建築風格古樸粗犷,形式優美奇特,尺度适當,功能齊全實用,與青山、綠水、田園風光相得益彰,組成了适宜的人居環境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景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