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古代風筝叫什麼,古稱“鹞”北方叫“鸢”

古代風筝叫什麼,古稱“鹞”北方叫“鸢”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1-08 19:15:27

  風筝,是中國人發明的,在中國人的印象中,風筝代表的是吉祥,還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而風筝在古時候其實不叫風筝,而是另有别稱。本期的民間藝術帶你去了解古代風筝叫什麼。了解中國古代知識。

  風筝為中國人發明,相傳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有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筝起源,後來其學生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筝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筝。

  風筝,古時稱為「鹞」,北方謂「鸢」。大多數的人認為風筝起源于中國,而後廣傳于全世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品。實際上,中國最早出現的風筝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戰國時,東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費時三年,以木制木鸢,飛升天空……」。墨子在魯山(今山東濰坊境内),「斫木為鹞,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

  據古書中的記載:「五代李鄭於宮中作紙鸢,引線乘風為戲,後於鸢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筝鳴,故名風筝」故而不能發出聲音的叫「紙鸢」,能發出聲音的叫「風筝」。

  中國的風筝已有二千多年的曆史。傳統的中國風筝上到處可見吉祥寓意和吉祥圖案的影子。在漫長的歲月裡,我們的祖先不僅創造出優美的凝聚着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繪畫,還創造了許多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圖案。

  它通過圖案形象,給人以喜慶、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衆的欣賞習慣,反映人們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滲透着我國民族傳統和民間習俗,因而在民間廣泛流傳,為人們喜聞樂見。

  有着二千多年曆史的風筝,一直融入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受其熏陶,在傳統的中國風筝中,随處可見這種吉祥寓意之處:“福壽雙全”、“龍鳳呈祥”、“百蝶鬧春”、“鯉魚跳龍門”、“麻姑獻壽”、“百鳥朝鳳”、“連年有魚”、“四季平安”等這些風筝無一不表現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吉祥圖案運用人物、走獸、花鳥、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間諺語、吉語及神話故事為題材,通過借喻、比拟、雙關、象征及諧音等表現手法,構成“一句吉語一圖案”的美術形式,賦予求吉呈祥、消災免難之意,寄托人們對幸福、長壽、喜慶等願望。

  它因物喻義、物吉圖案,将情景物融為一體,因而主題鮮明突出,構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獨特的格調和濃烈的民族色彩。例如一對鳳鳥迎着太陽比翼飛翔的圖案,稱為“雙鳳朝陽”,它以豐富的寓意、變化多姿的圖案,體現了人們健康向上的進取精神和對美好幸福的追求。中國吉祥圖案内容豐富,大體有“求福”、“長壽”、“喜慶”、“吉祥”等類型,其中以求福類圖案為多。

  風筝的構造

  風筝的形狀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鳥,昆蟲,動物及幾何立體等,而圖案方面,主要由個人喜好而設計,有宣傳标緻,動物,蝶,飛鳥等,琳琅種種。

  風筝的建造材料除了絲絹,紙張外,還有塑膠材料造的,骨杆有竹篾,木材及膠棒來造,近來有人設計一種無骨風筝,它的結構是引入空氣於絹造的風坑之内,今風筝形成一個輕輕飄的氣枕,然後乘風於上中國,馬來亞,菲律賓及日本等,亦有一種大形的風筝,每到風筝節就将它放到忍藍的天空,該等風筝之尺碼由十至二十尺不等。骨杆則用大竹升來造,由百多人來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