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的人民在平時就總是會喜歡随口答,也就是即興而作的短歌。特别是正在熱戀中的男女更是多。每句都是七言的較多,而且也很押韻。本期仫佬族文化,小編想帶你領略民族風情,帶你看看仫佬族都有哪些樂器。
仡佬族古代的樂器主要是銅鼓。《唐書》載,仡佬人“燕聚則擊銅鼓,吹大角,歌舞為樂”。銅鼓在仡佬族曆史上,既是禮器,又是樂器,曾非常流行,後因社會劇烈動蕩變遷,銅鼓日漸失傳,僅有一些有關銅鼓的殘俗及傳說留存民間。
如清末民國初,安順縣灣子寨的老人在彌留之際,家人要将老人扶坐在銅鼓上落氣後方行沐浴。平壩大狗場老人咽氣時,除扶其坐在銅鼓上,還要用兩面銅鼓墊腳。
現在笛子、唢呐是仡佬族常用樂器。傳說,最初人們住在山洞裡,空閑時,年輕人摘取樹葉、砍取竹筒吹出響聲自娛。後摸索着在竹管上鑽出小孔若幹,吹出的聲調有高有低,很悅耳,因發出嘀嘀之聲,故取名為“笛”。
人們還用草管為哨,樹皮作套,套于草管上,吹出瑣呐瑣呐之音,取名為“唢呐”。仡佬族樂器中最為獨特的是“嗚哇”。嗚哇用二尺長的泡木捅去木芯為筒,筒腰鑿出兩孔,筒的上端插一竹哨做成。吹奏時口含哨、指按孔,發出嗚哇嗚哇之聲。嗚哇隻能在秋收結束至正月十五期間間吹奏,春耕起便收藏不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