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在紅山地區距今五、六千年左右曆史的古代文明遺址,這是中國華夏古代文明,可以說是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了。其中玉器的使用和喪葬的禮儀是紅山文化的一大特點。那麼紅山文化時期用什麼玉?岫岩玉為主嗎?
紅山文化玉器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器。紅山文化玉器最早發現于遼甯省淩源縣牛河梁遺址,1942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那裡見到一件勾雲紋玉佩。以後,在紅山文化諸遺址中多有玉器發現。
以淩源縣牛河梁、三官甸子、喀左縣東山嘴等遺址出土較多,内蒙古翁中特旗三星他拉、敖漢旗大窪、遼甯省阜新縣胡頭溝等處也有不少重要玉器發現。紅山文化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數為動物造型的裝飾品,構成這一文化的顯着特征。
岫岩玉以産于遼甯省鞍山市岫岩滿族自治縣而得名,為中國曆史上的四大名玉之一。廣義上可以兩類,一類是老玉(亦稱黃白老玉),老玉中的籽料稱作河磨玉,屬于透閃石玉,其質地樸實、凝重、色澤淡黃偏白,是一種珍貴的璞玉。另一類是岫岩碧玉屬蛇紋石類礦石,其質地堅實而溫潤,細膩而圓融,多呈綠色至湖水綠,其中以深綠、通透少瑕為珍品。
在東北地區出土這麼多精美的齊全玉器,說明紅山文化非常發達,當時的社會生活也比較發達了。紅山文化出土了多種動物形态的玉器,還有幾何圖形的,玉人,獸面紋玉器,說明綜合的大的天然玉器體系。
紅山文化玉器使用的材質較多的是遼甯岫岩縣細玉溝透閃石類的玉材,材料質地細密,硬度較高,色澤均勻。玉的顔色有蒼綠、青綠、青黃、黃色,也有玲珑剔透的碧玉和純白色玉。
辨别玉材的時代可靠性,是鑒别古玉的重要一環。玉質的基本顔色也發生變化,一方面是色素離子對玉器所處環境條件産生不同反應;另一方面内在因素在外部條件下促成變化,基本顔色的變化也是年代的特征。
造型有時代性。紅山文化玉器的造型深厚、凝重,既概括洗煉,重點部位突出,又有不同于一般特征的神韻。如紅山玉器的動物造型,既生動,又拙樸、豪放。現實仿制的紅山動物玉器,隻能做到形似,總體上拘謹、呆闆、無生氣,難以捕捉到原器物固有的神韻,很難模仿到那個時代的特征。
紅山文化玉器一般表面無玻璃光,表面光澤與玉的硬度及解玉砂顆粒的精細相關。一般地說,玉質硬度高光澤強,磨砂痕輕,玉質軟、石性重者光澤差;解玉砂顆粒勻細光澤強。剛出土的紅山玉器表面都有一層柔和的老玉特有光澤,不同于現代的油蠟抛光技術。
【結束語】紅山文化遺址的細石器工具發達,細石器中的刮削器、石刃、石镞等器物,小巧玲珑,工藝精湛。紅山文化時期的玉大都是岫岩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