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骨灰彌漫後,便化作佛祖手中那朵永不凋謝的雪蓮花。真正人世人羨慕的都是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戀人,梁山伯與祝英台,一個寵着另一個,一個為另一個心疼。本期戲劇文化為你講訴梁山伯與祝英台。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國漢族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其他三個是《白蛇傳》、《孟姜女哭長城》、《牛郎織女》。
其中,《梁祝傳說》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産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
自西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從古到今,有無數人被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悲慘愛情所感染。《梁山伯與祝英台》與《羅密歐與朱麗葉》齊名。
近代小說研究家蔣瑞藻(1891—1929)最早提出,梁祝傳說最初産生在東晉。
他所依據的,是輾轉引述的宋徽宗大觀間明州知事李茂誠所撰的《義忠王(梁山伯)廟記》,其實也屬于傳說性質,并非嚴格的史料。但至20世紀30年代,諸家已對東晉說大緻取得了共識。錢南揚說得最準确和肯定:“這個故事托始于晉末,約在西曆四百年光景,當然,故事的起源無論如何不會在西曆四百年之前的。至梁元帝采入《金樓子》,中間相距約一百五十年。所以這個故事的發生,就在這一百五十年中間了。”
大體梳理一下,研究梁祝傳說和史迹所據的材料,比較早的計有:
(1)梁元帝蕭繹《金樓子》。明徐樹丕《識小錄》:“按,梁祝事異矣!《金樓子》及《會稽異聞》皆載之。”徐樹丕所見《金樓子》是原書還是輾轉所得,無從查考。梁元帝蕭繹,公元522年11月~554年,在位三年。554年被魏軍所殺,享年47歲。藏書14萬卷,魏軍破江陵城時,全部燒毀。現存世的《金樓子》系輯本,沒有“梁祝事”的記載。
(2)唐梁載言《十道四蕃志》。宋張津《四明圖經》:“義婦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縣西十裡‘接待院’之後,有廟存焉。舊記謂二人少嘗同學,比及三年,而梁山伯初不知英台為女也。其樸質如此。按《十道四蕃志》雲:‘義婦祝英台與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梁載言,唐中宗(683~684,在位三個月)時候人。
(3)唐李蠙《題善權寺石壁》。明《善權寺古今文錄》錄唐李蠙《題善權寺石壁》全文:“常州離墨山善權寺,始自齊武帝贖祝英台産之所建,至會昌以例毀廢。唐鹹通八年,鳳翔府節度使李蠙聞奏天廷,自舍俸資重新建立。……”李蠙,唐宣宗時候人。此《題善權寺石壁》寫于唐懿宗鹹通八年,丁亥,即公元867年。又,宋《鹹淳毗陵志》二十五:“廣教禅院在善卷山,齊建元二年以祝英台故宅建。唐會昌中廢,地為海陵鐘離簡之所得,至大和中,李司空蠙于此皆榻肄業後,第進士。鹹通間以私财重建,刻奏疏于石。”齊太祖建元二年,為公元480年。
(4)唐張讀《宣室志》。清翟灏《通俗編》卷三十七“梁山伯訪友”條引唐張讀《宣室志》:“英台,上虞祝氏女,僞為男裝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祝先歸。二年,山伯訪之,方知其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有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冢’。”
PS:
據查證,梁山伯和祝英台根本不是一個朝代的人,不過是先後葬在同一個墳上。
卻說祝英台是南北朝人,生前幫助窮人,享有女俠之名,卻遭貪官馬文才父子加害。祝英台舊墓掘出來,老百姓以梁祝二人俠義相融,連死後山墳都碰在一塊,遂築起一個同墳墓,把兩人合葬,而成千古美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