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伴随在我們身邊,随着時光的不停流轉,人們的記憶沉澱在曆史的長河中,許多耳熟能詳的歌曲留在了最偉大時刻,他們的創作豐富多彩,動人的旋律讓人們記住了他們,那麼,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中國十大作曲家排名之聶耳。
聶耳
聶耳(1912-1935),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曾用筆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達平等。漢族,雲南玉溪人。中國音樂家。聶耳先後寫有《碼頭工人歌》、《畢業歌》、《大路歌》、《新女性》、《義勇軍進行曲》等30餘首歌曲。其中《義勇軍進行曲》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聶耳創作了數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響中國音樂幾十年。他的音樂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嚴肅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藝術創造性,為中國無産階級革命音樂的發展指出了方向,樹立了中國音樂創作的榜樣。
聶耳創作國歌:
20世紀30年代中期,日寇侵占東北後又把鐵蹄伸向華北,國内的反動腐朽勢力卻仍沉溺于紙醉金迷中。社會上充斥着“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愛你”一類萎靡喪志的淫歌豔曲。作家田漢找到聶耳,認為如此“唱靡靡之音,長此下去,人們會成為亡國奴”。二人就此議定,要創作一首歌,來戰勝“桃花江是美人窩”。二人研究了《國際歌》、《馬賽曲》和《船夫曲》,認為很有氣勢,可以借鑒。1935年初,田漢改編了電影《風雲兒女》,并寫了一首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由于發現國民黨特務已來追捕,他倉促間在一張小小的香煙包裝紙上寫下歌詞,就被抓進監獄。
夏衍拿到田漢留下的劇本,在裡面發現了那張寫着歌詞的香煙襯紙。不久,聶耳來找夏衍,聽說此事後,主動提出:“作曲交給我,我幹!”聶耳根據同田漢一起提出的構想,帶着滿腔激憤,隻用兩天時間便譜寫了初稿,随即因躲避追捕到了日本。在那裡,他一方面受到友好人士的熱情接待,一方面也看到軍國主義分子大肆鼓噪“擴大在支那利益”,并磨刀霍霍。聶耳由此更激發了創作靈感,迅速将歌曲定稿寄回國,其旋律更加高昂雄壯。
1949年,《義勇軍進行曲》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1982年确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成為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象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