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一個家庭最好相處模式

一個家庭最好相處模式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5 20:54:41

一個家庭最好相處模式(家庭最好的相處模式)1

作者:洞見Allergy

不癡不聾,不做家翁。

山陰經先生曾說:“未有和氣萃焉,而家不吉昌者。未有戾氣結焉,而家不衰敗者。”

家人之間的關系需要用心經營,沒有和氣的家,就像是失去屋頂的房子,給不了人安全感。

經營家庭,不但要有心,更需要智慧。

遇事三七分,就是與家人相處的智慧。

01

  • 三分溝通,七分包容。

美國心理學家John Gottman博士,曾進行過一項長達40年的婚姻關系研究,近700對夫妻參與其中。

實驗室中有兩對夫妻,讓我印象深刻。

一對夫妻,因為丈夫忘記給車加油,兩人鬧得不可開交。

誰都不肯靜下心來溝通,一直在冷戰。

最後,這點小事加上長久的不滿累積,變成了婚姻破裂的“導火索”。

另一對夫妻,丈夫視工作如命,每當妻子想要和他交流時,總被他敷衍。

長此以往,她覺得丈夫根本不在意自己。

事實上,丈夫拼命工作,是為了妻子過上更好的生活。

有數據表明,80%的婚姻死于“沒有溝通”。

好的感情,既要有相互溝通的耐心,又要有彼此包容的智慧。

有位自媒體作者分享過一個故事。

朋友欣欣逛街時,碰見一家财富管理公司在做宣傳。

她聽信了工作人員的宣傳,從買房子的積蓄中,取出10萬元投了進去,她滿心期待着第二年拿到20%的收益。

半個月後欣欣出去辦事,路過時,她驚愕地發現這家公司已經人去樓空。

欣欣意識到自己闖了大禍,哭着給老公打電話。

老公一句責備的話都沒有,隻是一個勁地安慰她:“不要緊,錢沒了咱們可以再賺。”

有人說,一個家,包容越多,越興旺。

真正好的家庭關系,是夫妻雙方都學會“三分溝通,七分包容”。

凡事多包容,矛盾不過夜,再大的沖突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一個家庭最好相處模式(家庭最好的相處模式)2

02

  • 三分清醒,七分糊塗。

知乎上曾有人問:“幸福家庭的終極秘訣是什麼?”

有個高贊回答隻有簡單四個字:“不争對錯。”

年歲漸長才懂得,不是每件事都要分個對錯輸赢。

人生如飲酒,三分清醒,七分醉。

得到CEO脫不花談起她外公時,聊過這樣一個故事。

她們家經濟條件還可以,但外公就是要頂着北京的8級大風,去領免費的一斤雞蛋,怎麼勸都不聽。

一開始,一家人總是為這事争得面紅耳赤。

後來,他們想想老人家曾經曆的苦日子,開始慢慢體諒起他,比起買雞蛋這件小事,老人家能順心如意,才更為重要。

但為了安全着想,脫不花的媽媽想了一個主意,讓她外公主動放棄了領雞蛋。

她去和脫不花外公說:

“你看,脫不花每天這麼忙,根本沒有時間了解國内外形勢,您看要不幫她一個忙,把每天的《人民日報》《經濟日報》有價值的部分剪貼下來,讓她每天回家能快速了解最近的政策。您看好不好?”

這麼一說,老人家再也不去領那一斤雞蛋了,每天哪兒也不去,就在家做剪貼報。

古人說:不癡不聾,不做家翁。

哪個家庭,不存在一些磕磕碰碰?

家不是講理的地方,如果總是斤斤計較,互相責備,隻會讓戰火愈演愈烈。

無關痛癢的小事,彼此“裝聾”;不傷大雅的細節,多多“裝瞎”。

生活裡的大風大浪畢竟是少數,那些融在柴米油鹽的暖才最令人動容。

大事清醒些,小事糊塗些,才是一個家庭幸福的秘訣。

一個家庭最好相處模式(家庭最好的相處模式)3

03

  • 三分建議,七分尊重。

作家張德芬的父母一直望女成龍。

那一年,填報大學志願的時候,張德芬想填中文系,因為她從小喜歡文學。

父母不同意:“填工商管理,學商才有競争力。”

雖然念了工商管理,但張德芬讀得很不開心。

至于婚姻大事,父母自然管得更多:

“我的婚姻,母親是從頭參與到尾。大學時,她限制我,不許交男朋友。有一陣,我非常恨她。”

結果,她的第一次婚姻非常失敗,這也讓她和父母的關系更加惡化了。

在《教養的關系花園》一書裡,畢淑敏說過這樣一段話:

“要學會和我們的父母親密無間,傾聽而不唯命是從;

和我們所愛的人唇齒相依,緊密而不混淆;

和我們的孩子亦師亦友,慈愛而不包辦。”

好的家庭關系,都自帶分寸感。彼此關愛,互不幹涉;彼此獨立,保持尊重。

楊绛在《我們仨》中說過這樣一件事。

錢鐘書清華大學任教期間,父親屢屢來信,叫他到藍田去當英文系主任,以方便侍奉老病的父親。

楊绛卻認為,清華的工作不易得,且錢鐘書工作尚未滿一年,不該換工作。

但錢鐘書及其家人,都認為他應該去,楊绛思前想後,決定尊重錢鐘書的選擇:

“一個人的出處去就,是一輩子的大事,當由自己抉擇,我隻能陳述我的道理,不該幹預。”

她深知錢鐘書去意已決,找自己商量,是對自己的看重,所以更不能依仗這份看重,便對他的人生橫加幹涉。

真正的愛,從來不是改變對方,而是彼此尊重。

心理學大師海靈格就曾強調:好家庭,一定要有界限感。

邊界感越清晰,和家人相處越舒服,越能讓愛良性循環,讓家更加溫柔缱绻。

那些缺乏邊界感的人,往往很難獲得長久穩定的關系。

一個家庭最好相處模式(家庭最好的相處模式)4

04

  • 三分愛己,七分付出。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貝勃定律”

意思是說:當人們經曆強烈的刺激後,再施予的刺激就會變得微不足道。

顧曼璐是張愛玲筆下最悲情的女人。

17歲那年,曼璐父親驟然離世。

彼時家裡上有祖母,下有弟妹,夾在中間的母親,不擅賺錢。

為了一家老小,曼璐放棄了初戀張豫瑾,委屈自己做了一名舞女。

弟弟瞧不上她的工作辱罵她,她想一個巴掌甩下去,最後還是忍了。

轉頭繼續在風月場奔波,維持家人生活之餘,還要在心裡盤算家裡弟妹上學的各項開支。

為家人委屈自己的曼璐,替所有人都做了打算,卻唯獨沒有想過自己這一生該怎麼樣過。

最終受盡折磨,丢了性命。

這讓我想起博主@夏莫MO說的一句話:“30歲後,做一個七分女人。”

家人之間,三分愛己,七分愛人,才是剛剛好。

自媒體作者@夏莫MO的朋友邱茹就是這樣一人。

邱茹一直都覺得家庭需要兩個人的共同承擔,不應該隻是其中一個人的付出。

即便隻是家務,她也會經常和丈夫一起分擔完成。

平時,她也會為自己留出成長和增值的時間。

下班後的她,經常去學習跳舞;周末當丈夫還在睡懶覺的時候,邱茹已經安頓好家裡的瑣事,跟爬山的同伴出發了。

丁立梅在《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一書中寫道:

“愛一個人,愛到七分就夠了,還有三分要留着愛自己。”

所謂慧極必傷,情深不壽。

情付七分,留下三分愛自己,是最好的自保與自尊。

法國哲學家蒙田說:“一個人能和家人和睦相處,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

人到了一定年紀,就會懂得真正決定生活質量的,其實是家庭。

和家人相處,相互包容,合理裝傻,适當付出,永遠尊重,才能久處不厭,幸福美滿。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