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清朝晚期的實際權利人 慈禧太後

清朝晚期的實際權利人 慈禧太後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16 04:15:10

  在我國曆史上,有一些太後掌握着足以和皇帝匹敵的權力,是封建社會中罕見的“女強人”,她們有的為了輔佐幼主盡心竭力,甚至親自上陣垂簾聽政,但也有的揮霍權力以滿一己之私,以至禍國殃民,但不管後世評判她們功過幾何,她們都在史書中留下了傳奇的一筆。那麼就讓民族文化為你介紹,清孝欽顯皇後——慈禧太後。

  清孝欽顯皇後——慈禧太後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鹹豐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實際統治者。

  1861年鹹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後兩宮并尊,稱聖母皇太後,上徽号慈禧。随後,聯合慈安太後(即孝貞)、恭親王奕欣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後卷簾歸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鹹豐大統,年号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後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

  1889年歸政于光緒,退隐頤和園;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後,次日(1908年11月15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東陵。

  慈禧死後,定谥号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後”,長度為大清皇後之最,亦超過大清開國皇後及孝德、孝貞二位正宮,同時也超過入關後滿清所有皇帝的谥号。

  慈禧太後是中國曆史的帝制時代中,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稱幹練,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系自身的絕對權威,清朝因為她的能力而續命數十年。

  慈禧重用李鴻章、張之洞等漢族重臣,在地方上開辦洋務運動,是中國發展近代化工業的開始,在洋務自強運動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叛勢力,在帝國體制下維系中國相對穩定的局面,并且建設近代化陸海軍軍備,造就“同治中興”的氣象。

  但與此同時,在個人的人格方面,慈禧從宮廷鬥争中奪得政權的手法相當殘忍,後為建立及維系其獨裁權力,慈禧皇太後對于政敵之整肅絕少留情,即使對親生兒子同治皇帝,以及繼位皇帝光緒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相當高壓嚴峻。

  從中國國家主權的角度出發,慈禧當政的結果亦受到不少負面評價,包括1885年在對法戰争中赢得鎮南關大捷,并成功阻止法軍登陸台灣的優勢局面下,卻以主動求和、簽訂令清帝國喪失安南宗主權的中法天津條約來結束戰争。

  此外,令中國喪失重大利權的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1901年辛醜和約等之締結,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戰争之戰敗,以及1900年庚子拳亂之大禍。慈禧的執政及決策,于此二事件之發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