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戲曲名篇:河北梆子五百劇目中的經典之作

戲曲名篇:河北梆子五百劇目中的經典之作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1-20 20:14:30

  河北梆子在2006年經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梆子戲在劇種方面不但善于表現曆史題材,而且還能很好的反應出現實生活。有着明朗、剛勁、華麗、委婉的特點。這期戲劇文化就讓我們來看看。

  河北梆子劇目,約有五百餘出,多數來自山陝梆子,也有一部分是移植京劇、高腔、絲弦腔、喝喝腔的劇目;此外還有一百餘出時裝戲,是梆簧合演(兩下鍋)以來的産物,但多未流傳下來。

  傳統劇目,多取材于殷周、列國、兩漢、三國、隋唐、宋元明清至民初的曆史故事。以民間生活為題材的小戲,數量甚少,且不常上演。流傳至今的代表性劇目有:《蝴蝶杯》、《秦香蓮》、《轅門斬子》、《江東計》、《南北和》、《打金枝》、《杜十娘》、《三上轎》、《雙鎖山》、《烏玉帶》、《辛安驿》、《花田錯》、《罰子都》、《喜榮歸》、《趕齋》、《打柴得寶》、《觀陣》、《作文》、《瘋僧掃秦》、《春秋配》、《二堂舍子》、《蘆花記》等。

  傳統劇本,詞句通俗易懂,常有河北地方土語雜糅其間,具有農民生活氣息。文字絕少有人加工,因之有些戲文失之粗糙。主體唱詞皆系齊頭句式,多用七言、十言句,偶也有五言句式。

  河北梆子時裝戲,始于光緒十六年(1890)前後,約止于民國二十六年。大緻可分三個時期:1890年至1910年,是河北梆子時裝戲的初期,劇目多取材于當時的社會生活,如《惠興女士》、《煙鬼歎》、《夢遊上海》、《火燒第一樓》、《螞蟻拿臭蟲》、《耗子成親》、《春阿氏》、《張傻子遊街》等。這些時裝戲開始多由田際雲所辦的玉成班上演,也多屬玉成班自編。

  宣統三年至民國十五年,是時裝戲的中期。由于受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影響,時裝戲的題材有所擴大,不僅有以國内社會新聞為題材的戲,而且還有一些改編外國着名小說的戲,像《茶花女》、《複活》、《拿破侖》等即是;另外也編寫了反映近代科技的戲,如《電術奇談》等。

  民國十六年至民國二十六年,是河北梆子時裝戲的末期。這時以“三言”、“二拍”、“聊齋”等取材改編的戲大量增加,如《十五貫》、《庚娘傳》、《胡四娘》等。因這些戲大都化為當代故事,穿時裝演出,所以也稱時裝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