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花鼓戲是一種湖南省的漢族戲曲劇種,作為湖南各地花鼓戲流派的總稱。它的曲調活潑輕快,旋律流暢明快,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花鼓戲文化總了解湖南花鼓戲的角色行當都有哪些吧。
湖南花鼓戲雖說後來發展有了生、旦、淨、醜諸行當,但小旦、小生、小醜仍占主要地位,表演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同時也注重不斷吸收傳統的表演技巧,如嶽陽花鼓戲就直接從巴陵戲中借鑒傳統戲的袍帶、翎子、翅子、扇子、官衣、羅帽、胡子、把子和撲、跌、翻、打等表演技巧,用于塑造人物和表現情節,以豐富花鼓戲劇種的表現力。
花鼓戲的表演藝術樸實、明快、活潑,行當仍以小醜、小旦、小生的表演最具特色。小醜誇張風趣,小旦開朗潑辣,小生風流灑脫。步法和身段比較豐富,長于扇子和手巾的運用,擁有表現農村生活的各種程式,諸如劃船、挑擔、搗碓、砍柴、打鐵、打铳、磨豆腐、摸泥鳅、放風筝、捉蝴蝶等等。後期由于劇目的發展,表演藝術也有所豐富,如吸收了兄弟劇種的一些毯子功和把子功,充實了武功表演。
花鼓戲的行當分工也更趨細緻,不但由“三小”發展到生、旦、淨、醜,而且“三小”中也有更細的分工。以長沙花鼓戲為例,小醜又分褶子醜、短身醜、官衣醜、爛布醜、奶生醜;小旦又分正旦、二旦、花旦、閨門旦;小生又分正小生、風流小生、武小生、爛布小生、奶生子等。
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各地的花鼓戲都各有一些著名演員,如今有長沙的何冬保(醜)、湘潭的廖春山(旦)、邵陽的王佑生(老旦)、桃源的張樹生(生)、嶽陽的楊伯成(醜)、衡陽的張廷玉(小生)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