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基督教的人都知道,教皇這個詞源于希臘文,翻譯為“父親,爸爸”所以教皇隻能是男性,教皇也是一個宗教的領袖。而美國的一位女作家寫出了《女教皇》轟動一時。那麼羅馬女教皇在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本期的天主教文化就讓我們一起了解。
了解歐洲曆史的人都知道,歐洲中世紀的曆史就是一部錯綜複雜的基督教史,中世紀的文明紮根在基督教文化的土壤裡。從君士坦丁大帝(306—337)頒布《米蘭赦令》并在臨終前歸順天主教而受洗後,整個羅馬帝國,對基督教徒的迫害才被阻止。公元392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更是把基督教立為國教,從此開啟了基督教發展的新紀元。
作為早期基督教的天主教派,逐漸發展壯大起來,以至今天世界各地都有天主教會及其信衆。天主教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例如,修道制度、忏悔制度和嚴格的等級制度,還有教會對聖經的解釋權和對聖物的崇拜等特點,因此也是天主教與基督教其他教派的區别所在。
早期天主教皇的産生多是由當任教皇與教廷指定繼位人,據了解,歐洲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教皇就是這一時期産生的。
據史料記載,公元855年教皇利奧四世駕崩,利奧指定的繼位人以淵博的學識和對神學及經文精深的講解,給教廷和信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被推舉為新教皇。這位新教皇名叫朱安娜,出身農家,從小聽從神的召喚,義無反顧地走上了祀奉主的道路。
她在雅典修道,潛心學習了神學、法學、醫學和文學,她傳道的足迹幾乎踏遍了羅馬帝國。大約在公元850年被選進教廷,協助利奧四世管理教會組織。
她是一位虔誠和勤奮的天主教徒,利奧死後,她接任了教皇的位子。但是,沒有人知道她是女性,她從修道以來都是以男性的裝扮和身份出現在教廷和信徒面前的。她的智慧和雄辯的口才深得利奧四世的欣賞,也得到教廷的信任。
然而,她在繼位的兩年後(857年),不幸的事發生在她的身上。她倒在了羅馬街頭,因難産大出血而斃命。這個事件在當時的教廷内外一起了轟動,她的性别也因這個件事而被世人所知,甚至事件被記錄在《教皇大記事編年記》中。
可憐的朱安娜始終都抱着一顆對上帝敬畏的心,從來沒做過亵渎神靈的事,卻被衆人所誤解,人們不能容忍一直被男性統治的教廷出現一位女性教皇。當時教廷也想隐瞞此事,但醜聞很快傳遍了羅馬。人們對黑暗腐敗的教廷産生了極大地困惑,對天主教産生了抵觸。流言蜚語,妄加猜測,有說朱安娜與羅馬皇帝有染,有說朱安娜與大主教相通,但除了她本人,沒人知道這個件事的細節。天主教的禁欲這個規則,從根本上違反了人的天生本能。
朱安娜的死給以後的宗教改革埋下了伏筆。公元1415年,布拉格查理大學的校長楊。胡斯在康斯坦茨公會上提出了這件事,義正言辭地指責羅馬教廷的腐敗和對新教思想的壓制和迫害,從此揭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