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全元散曲》
【作者簡介】
馬緻遠(1250—1324),字千裡,号東籬,大都(今北京)人。他是一位“姓名香貫滿梨園”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貞書會”的重要人物,也是曆來所說的“元曲四大家”(關漢卿、白樸、鄭光祖或曰王實甫)之一,被尊稱為“曲狀元”,在元代的文學史上具有極高的聲譽。
【創作背景】
馬緻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于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着漂泊無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獨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寫下了這首《天淨沙·秋思》。
【知識拓展】
天淨沙是散曲曲牌名。散曲是元代的新詩體,是在民間逐漸發展形成的一種可以配樂歌唱的長短句歌詞,以後文人相繼大量寫作。
【字詞解釋】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鴉:黃昏時的烏鴉。昏:傍晚。
人家:農家。
古道:古老荒涼的道路。
西風:寒冷、蕭瑟的秋風。
瘦馬:瘦骨如柴的馬。
斷腸: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
天涯:遠離家鄉的地方。
【原文翻譯】
夜幕慢慢降臨,枯藤纏繞着光秃秃的老樹,烏鴉鳴叫着尋覓栖息的地方,窄窄的小橋,咕咕的流水,伴着稀疏的人家,古道黯然,西風漸緊,疲憊的瘦馬馱着漂泊的遊子踯躅獨行。
昏黃的夕陽收起最後的餘晖從地平線上落下,思念家鄉寸腸欲斷的人啊,羁旅在外浪迹天涯。
【詩詞賞析】
《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緻遠創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種景物并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凄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它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這支小令句法别緻,前三句全由名詞性詞組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意豐。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練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