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12種心理障礙

12種心理障礙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05 00:30:12

12種心理障礙(十問心理咨詢)1

從數據看,抑郁症正在成為僅次于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患病年齡層次也從青壯年發展到“上有老下有小”。此外,全民焦慮更是不争的大衆認同——努力的進度條總趕不上被“卷”的速度,越來越“網抑雲”。

于是,有的人發現心理咨詢似乎是死胡同裡開出的一道門。一些人在體驗後如獲至寶,也有人無效而返、心生失望。心理咨詢絕不是用一堆晦澀的專業詞彙分析對方,更不是把原生家庭當成“萬惡之源”陪着你洩憤了事。它是一場有關“我是誰、我眼中的世界什麼樣以及我如何成為今天的我”的探索之旅,是專業又微妙的“交互”過程。除了咨詢師的技術水平,影響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是否遇到适合自己的流派,和咨詢師的人格是否匹配,是否有足夠的自我改變動力……

心理咨詢的個中滋味如何,也隻有親自嘗試方知。無論你是否有意願走進咨詢室,對心靈的養護,都是一件值得每個人認真對待的事情。

心理顧問:張譽釋

心理咨詢師

“一個世事觀察人,一個生命探索者”

1 是不是有“心理問題”的人才需要做心理咨詢?

那要看是什麼樣的“心理問題”,如果是精神類疾病,比如出現超過兩周的情緒低落/亢奮,無法自控地做一些平時不會做、自認不該做的事,或是出現幻覺,就需要去醫院精神科找醫生做診斷和心理治療,隻有醫生有處方權可以開藥,同時可以遵醫囑做心理咨詢以茲輔助;如果是一般的情緒問題、兩性關系問題、人際關系問題、親子關系問題、職業倦怠等等,這類可以做心理咨詢。

2 我不覺得自己有“心理問題”,但情緒低谷肯定是常有的,周圍的人也都如此。這有必要看心理咨詢師嗎?

如果沒有所謂的“心理問題”也可以做咨詢,心理咨詢還可以用來做自我探索、自我成長和潛能開發。近年大家都很流行說“要做更真實的自己”,可這個“真實自我”到底是什麼?你會發現很多人其實并不清楚,隻是單純地不想和外界妥協,那有效行動就更無從談起,最後變得更加迷茫。

真實自我到底長什麼樣?如何調和自我和他者的沖突?如何更好地自我實現?這些問題的答案你可以在現實中一次次嘗試、試錯,也許你很幸運,很快就能找到屬于你的那條路;也有可能你沒那麼幸運,一路跌跌撞撞,反複在同一個地方摔同樣的跟頭,遍體鱗傷。而心理以提供另一個路徑——在咨詢中進行自我探索,看清自己的需要和欲望,化解不合理的信念和自我設限,先找到目标,再到現實中一步步行動。自己試錯和通過咨詢做自我探索無關好壞對錯,都需要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代價“支付學費”,都會是一段獨一無二的人生旅程,全看個人選擇。

3 也就是說另一半出軌、上司找茬、小孩不聽話這些事兒都可以做咨詢?那這些事兒找朋友聊和找咨詢師聊有什麼不一樣?幹嗎還要花錢聊?

找咨詢師聊,你可以更加“盡興”一點——你不用考慮“聽衆”的感受,撒潑打滾爆粗口這些都可以被接納,甚至有時咨詢師還會鼓勵你表達得再充分一點。而且你不用擔心自己霸占了過多的關注和時間,整個咨詢室都是屬于你的,咨詢師會不帶自我價值和自我立場地去傾聽、陪伴和共情,該閉嘴的時候不插話,該支持的時候給予适當的支持,在你鑽牛角尖的時候則會站在不同視角提出疑問……這在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朋友那裡很難得到。

就拿吐槽領導來說,和朋友吐槽的結果通常隻會有一種——朋友站在自己這邊一起罵領導。畢竟,“無條件地和我站在一起”就是我們對“朋友”的情感期待。而咨詢師則是站在冷靜、客觀的第三方視角來聽你訴說,在承接你的受傷感的同時,也會啟發你走出“受害者”的心理位置,看清和領導之間究竟發生了怎樣的心理牽連,從而以更加具有建設性的方式處理和上級的關系。

4 有些同樣的問題,别人能自我消化、自我調節,而我需要求助心理咨詢,這說明我這塊兒不如别人,或者有什麼缺陷嗎?

每個人都有心理複原力,在遇到心理困擾的時候大都能自行修複。但每個人的心理資源不一樣,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在你這裡可以承受的,換作他人可能就很難跨越,反之同理。知道求助、勇于求助且能化作行動,這本身就是很好的心理資源,是一個人的優勢。

現在很多人有個錯誤認知,以為“獨立”和“有能力”就等于什麼事都自己搞定,不求助于人。事實上,能找到支持性的資源、合理利用資源是非常棒的,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

5 我們該怎樣看待和咨詢師之間的關系?該把他們當成老師還是朋友?或者就是一個樹洞?

和咨詢師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很奇妙又特别的關系,奇特之處就在于它可以成為任何一種關系的投影,卻又不是任何一種固定關系。我們會把咨詢師比作一面鏡子,照鏡子的人(來訪者)是什麼樣子,鏡子裡就會呈現出什麼。

咨詢師通常會被投射為來訪者心中的父母,那麼此時兩者的關系就是來訪者心中的親子關系的樣子。此外還經常會呈現出來訪者與權威的關系、與異性的關系、與朋友的關系等等。所以咨詢師可能是父母,可能是朋友,可能是你最恨的人,也可能是你最愛的人,可能是一個樹洞,也可能是一盞明燈……他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你通過這面鏡子照見了怎樣的自己。

6 心理咨詢需要做多長時間呢?有的人做幾次、幾十次就結束了,也有一做好多年的,這個時長靠什麼決定?

這個要看來訪者本人的咨詢目标是什麼。有的人因為突發性的心理創傷來做咨詢(比如喪親、失業),目标就是解決當下的情緒問題,最快的一次就能達到效果;如果是長久形成的心理問題,或是希望探索自我、個人成長,想要在人格上有所調整,就需要較長的時間,短則幾個月,長則數年。

關于咨詢目标和咨詢時長,是來訪者和咨詢師共同探讨決定的,并且是“動态”的。有經驗的咨詢師根據咨詢進程,會适時邀請來訪者對此重新探讨和制定。

7 是不是我心裡想啥,咨詢師都知道?

咨詢師要學習和訓練很多技術,但唯獨沒有“讀心術”,如果有哪個心理咨詢培訓課程或是哪位咨詢師告訴你他會讀心術,請毫不猶豫地轉身離開。

雖然我們不會讀心術,但長年的咨詢經驗和良好的共情能力讓我們有時能準确感應到來訪者的情緒感受,甚至一字不差地感應到他當下心中冒出來的那句話。但畢竟是兩個獨立的個體,這樣的精準共情并不能時時刻刻發生,而且正經咨詢師并不會刻意追求這樣的時刻,更不會以此自我标榜。

8 什麼情況下我可以炒掉我的咨詢師?

來訪者是完全自主和自由的,在任何時刻都可以提出暫停或終止咨詢。但是我們鼓勵這個時候去和咨詢師讨論想停下來的想法,看看這個停止是因為碰觸到痛苦而防禦性地逃避,還是對咨詢師有壓抑的不滿……看清楚之後,來訪者再決定是否繼續,以免錯過一個真正面對問題的機會。

在生活中,如果一段關系讓我們痛苦又無力改變,“切斷關系”往往會成為自我保護的下意識行為。但習慣性地切斷關系也會讓人情感耗竭,失去建立穩定、深入關系的信心,變得孤獨、缺乏安全感。所以利用和咨詢師的關系,學習和練習如何開誠布公地表達、探讨矛盾沖突,如何更具建設性地建立和維持關系,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會很有幫助。而現實中,你很難找到如咨詢師這般安全、有很好容納張力的陪練。

9 有的人會擔心對心理咨詢形成心理依賴,該如何處理這樣的情況?

咨詢師常說一句話:“問題解決的方法就在這個問題本身。”如果一個人擔心對心理咨詢形成依賴,表面看他在要一個“做心理咨詢是否會形成依賴”的答案,或是要一個“依賴以後如何處理”的方法,但從咨詢師的視角看,這個問題的核心在于對依賴的擔心上。我們會一起探讨在他心中如果真形成心理依賴了會發生什麼,由此就可以知道他真正擔心的是什麼:也許是怕會被人操控,也許是怕完全把自己交給一個人會被狠狠地抛棄,也許是對于有情感投入的人有分離焦慮而無法主動與之分離……這所有的“也許”背後,是這個人滿滿的生命故事,是咨詢師要與之共同探索的道路。

所以在咨詢中,你有任何擔心、疑慮、感受、想法都可以告訴咨詢師,這些都是前進方向的指路标,他會帶領你一起順着這些線索深入探索。

10 在哪裡可以找到靠譜的心理咨詢師?

有一些咨詢師是在心理咨詢機構任職,現在的心理機構有線上、線下兩種,正規的機構都會對咨詢師的從業資質進行審核,這些内容通常會放在咨詢師介紹裡。

還有一些比較有經驗、有口碑的心理咨詢師會選擇自由執業,不在機構任職,找到他們通常需要通過熟人介紹。現在很多人會有個人公衆号,寫文章或者發小視頻來進行自我宣傳,可以通過他們的作品對其進行了解,如果有咨詢意向,可以要求他出具職業證書,并詢問他的受訓背景、專業經曆。

需要注意的是,有執業資格的咨詢師未必就完全靠譜。心理咨詢這行比較特殊,最重要的是咨詢師本人要有比較健康的人格,所以咨詢師長期進行自我成長、自我探索尤為重要,甚至比學曆、資曆更加重要,了解信息時不要忽視詢問這方面的情況。

12種心理障礙(十問心理咨詢)2

12種心理障礙(十問心理咨詢)3

12種心理障礙(十問心理咨詢)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