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中國航天2020 将延續航天超級模式

中國航天2020 将延續航天超級模式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24 07:10:48

  在不斷發展的當代中國,各行各業的努力,創造了許多值得驕傲的新成就,而在航天行業中,也在不斷的探索和創造,那麼接下來就跟随本期的民族文化一起來看看中國航天的2020吧!

  中國航天2020将延續超級模式

  2020年,中國航天将進一步延續“超級模式”。介紹,我國計劃在2020年實施多個重大工程項目,包括:建設長期有人照料的近地載人空間站。中國空間站預計在2022年左右建成,可支持3名航天員長期駐留,在軌運行10年,将向國際社會開放合作,提供全球共享的空間應用平台。

  實施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任務,實現月面無人采樣返回,圓滿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的總體規劃目标。

  北鬥導航衛星全球系統建成由30顆衛星組成的混合星座,服務範圍延伸至全球,與GPS、GLONASS和Galileo系統兼容、互操作,真正做到“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

  建設低軌移動互聯網星座“鴻雁星座”。該星座由運行在軌道高度1000多公裡的數百顆衛星構成,預計在2023年在軌部署完成。

  此外,我國還将實施備受關注的首次火星着陸探測任務,計劃于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2021年實現火星軟着陸,開展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使我國深空探測能力和水平進入世界航天第一梯隊,實現在深空探測領域的跨越。

  在首次公布我國火星探測任務的同時,國家航天局還公布了着陸器懸停避障試驗。探測器的安全着陸被認為是火星探測任務最艱巨的挑戰之一,這個着陸器懸停避障試驗的成功也标志着我國向火星探測邁進了一大步。

  探測器發射之後大約需要經過7個月左右時間的飛行抵達火星,最後在火星降落隻有7分鐘的時間,因此這是最困難挑戰最大的環節。

  着陸器懸停避障試驗在亞洲最大的地外天體着陸綜合試驗場進行。不同于地球環境,火星上的重力加速度大概是地球的三分之一,所以為了能夠模拟接近于火星的真實試驗環境,而專門建了一套試驗設施來進行這次試驗。

  火星探測器主要有3個部分組成,塔架結構、随動系統,以及地面的火星表面模拟區域,6組鋼結構的塔柱聯結成一個柱形的鋼鐵結構,這個塔柱高140米,形成内圈直徑120米,這個空間足以滿足我們模拟火星降落過程所需要的空間。

  展望未來,我國還有更多的太空探索行動。比如,将在2030年前後實施的“覓音計劃”,對太陽系外是否有适宜人類居住的行星進行探測。此外,預計到2030年,我國将實施重型運載火箭、下一代空間基礎設施、火星和小行星取樣返回等重大工程項目。再往後,到2045年,我國将建立功能完備、長期運行的月球科研站、進行太陽系邊際探測、擁有組合動力重複使用運載器、并具備載人登陸火星的能力。

  随着一系列重大工程項目的實施,更多太空探索的規劃與目标的實現,越來越多科幻小說中的情節将可能成為現實。我們也期待,中國航天在太空探索的道路上越探越遠、越來越強,“超級模式”持續延續下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