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生活中,很多人為了追尋一些答案不斷的去尋找,這其中就有科學家們,而日前科學家們發現一億年前蜥蜴吃麻小的消息引起了許多的關注,那麼接下來就跟随本期的民族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一億年前蜥蜴吃麻小
遼甯省建昌縣近日發現了一件特殊的标本---罕見的含甲殼類動物胃容物的矢部龍。這個發現豐富了矢部龍的捕食目标群體,對人們理解白垩紀中小型爬行動物的捕食習慣有重要意義。
胃容物是非常罕見且重要的化石記錄,是人們了解古生物食性的直接證據。此次研究的标本發現于中國遼甯省建昌縣喇嘛洞地區下白垩統九佛堂組地層,是一件有趣的含未消化的甲殼類動物胃容物的矢部龍标本,目前收藏在新近試開放的英良石材自然曆史博物館内。
矢部龍來自舉世聞名的熱河生物群,也是該生物群被命名的第一種蜥蜴,廣泛分布于下白垩統義縣組和九佛堂組地層中。矢部龍經常與狼鳍魚、滿洲龜及多種昆蟲化石共同被發現。其化石最初由日本學者發現并命名,模式标本在抗戰時期丢失,包含三個種:強壯矢部龍、楊氏矢部龍和二尖矢部龍。通過體長和骨骼形态分析,新标本應歸入未成年的強壯矢部龍,其鼻臀長為22厘米。
過往的矢部龍化石曾記錄過含有魚類殘骸的胃容物,而大型甲殼類動物則是首次發現。英良石材自然曆史博物館征集到這件标本的時候是蒙闆未清修狀态,胃容物是在該館旗下的化石礦晶清修複原實驗室的技術人員精湛的清修技藝下逐漸暴露出來。該大型甲殼類動物保存了背面被細小顆粒覆蓋的螯足,一段細長的胸足碎片,口器和破碎的觸角,所有的特征都與桑氏古蝲蛄相符。
一億年前蜥蜴吃古代小龍蝦
我們常吃的小龍蝦學名為克氏原螯蝦,起源于美國墨西哥灣北岸、路易斯安那州一帶,所以也有人稱它“路易斯安那州螯蝦”。後來被引入中國,因其食用價值成就了風靡一時的“麻小”。我國熱河生物群發現過大量的淡水螯蝦化石,距今約1.3億年至1.2億年前,推測小龍蝦是由東亞起源再傳往中亞、歐洲和北美。
此次發現的螯蝦碎片的長度和比例告訴我們,被捕食的古蝲蛄大約有12至13厘米,這對于這隻矢部龍來說是一頓非常豐盛的大餐。有趣的是,矢部龍胃腔中缺乏甲殼碎片,所以這隻小蜥蜴很有可能是捕食了河岸上正在蛻皮的古蝲蛄。綜合所有胃容物記錄,盡管矢部龍缺乏明顯的遊泳形态學特征,我們仍然認為矢部龍有河岸捕食的習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